English     CAST内部邮箱入口    

航天康拓红外从研究室到上市的“典型”之路

时间:2015年08月03日 信息来源:不详 点击:2918 字体:

——五院康拓红外公司首发上市的背后


5月15日,随着深交所的锣声敲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12家上市公司——北京康拓红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康拓红外)正式在创业板上市。当天,康拓红外以44.04%的涨幅收盘。


从502所一个研究室的课题组,到事业部,再到独立组建公司,跻身资本市场,康拓红外的成长路径被认为是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发展的一个典型成功案例。为什么在很多航天民品昙花一现的情况下康拓红外却能成功走到今天,又为什么说它的上市是“水到渠成”的结果?在康拓红外27年的发展历程中蕴含着答案。


接棒走向资本市场


细心的人士发现,这已是集团公司今年第三次发行新股。1月28日,航天工程上市;4月23日,乐凯新材上市;5月15日,康拓红外上市。


密集上市的背后传递出什么信号?五院院长助理、神舟投资管理公司总裁赵大鹏认为,这主要是双重政策环境作用的结果——一是证监会对申请上市公司重新“开闸”,二是集团公司鼓励有条件的民品公司进入资本市场。


2012年11月,证监会暂停了IPO审核,并发布了“停止审核期间企业利润不能下降,否则将取消申报资格”的严格要求,使得大量筹备上市的公司积压。一年半后重新开闸时,有些公司在中途退出了,其他上市公司则几乎同时涌了出来。


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集团公司这三家公司上市时间如此密集。不过,政策原因只是一个方面,民品公司先后首发上市,表明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经不断发展壮大,已经孵化出优质产业和公司,开始在资本市场上开花结果了。


赵大鹏认为,在如何发展航天技术应用产业上,有两种典型路径。以五院为例,一种是像康拓红外这样,将航天技术转化而来的民用产业从研究所分离出来成为公司,并在发展壮大后首发上市,走向资本市场;另一种是像航天恒星那样,走军民融合发展道路,在研究所的基础上整合优势资源,搭建产业化发展平台,注入上市公司。两者为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发展提供了成功案例,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典型”成功案例


上世纪80年代,在军品任务不饱满的情况下,很多研究院所都在发展自己的民用产业,也因此诞生了很多盛极一时的航天品牌。“康拓”,当时在中关村就有着响当当的名声。


然而,在经济大潮中,很多品牌昙花一现,很快夭折。康拓红外几经风雨,却顽强存活下来,走出了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发展的一条“典型”之路。一位关注该公司二十几年发展历程的资深人士指出,这主要得益于其产品充分发挥了航天技术优势,以及较早地进入了铁路这个门槛较高的战略性行业,此外,还有市场化、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和优秀的团队。


1988年,铁路车辆红外线轴温探测业务及其团队从502所4室分离出来,成为康拓公司的红外事业部。他们将应用于卫星姿态控制的红外线探测技术引入到我国铁路车辆安全领域,为铁路提供安全产品和解决方案。


最初,由于行业壁垒,他们的产品一直拿不到铁路领域的准入证,只能以试验的形式在小范围内使用和安装调试。


那时,很多铁路施工现场不通汽车,大家只能肩扛手搬,扛着设备走几公里步行到安装点。“京沪线铁路上要130套设备,我们就和打仗似的,一个点一个点铺过去。”康拓红外总经理秦勤回忆。


后来,在铁道部组织的几轮技术比试中,康拓红外的红外检测系统均以绝对优势获得第一,因此取得了进入铁路行业的“通行证”,成为国内最早进入铁路车辆安全检测领域的路外企业。


2006~2007年,五院希望重点培植优势产业产品,鼓励有条件的项目分立改制,选中了业务好、技术优势明显,组织结构又相对独立的康拓红外事业部。该事业部作为试点,分离出原公司单独建制——北京康拓红外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了。


这是一个相当大的跨越。新成立的康拓红外没有采用一般国企的运营模式,而是采用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并引入了核心骨干人员持股机制,为其市场化运作和科学管理提供了有利的土壤。


康拓红外的规模不断壮大,2008年,该公司营业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2011年突破2亿元,营业收入达2007年的3.26倍,净利润达2007年的7.66倍。


2009年,在五院对院属公司进行重组整合的大背景下,神舟投资管理公司应运而生,康拓红外被其招于麾下。也是从这一年起,康拓红外相继引入战略投资者,进行股改,酝酿上市。


上市,崭新旅程


为什么要上市?在五院和“母公司”神舟投资看来,康拓红外完全具备借助资本市场发展壮大的条件,没有理由不上市。这里的“条件”,既包括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技术,也包括铁路行业的大发展。


卫星姿态控制所需的红外探测技术和设备是五院的“看家本领”,一直处于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水平。同时,铁路建设投资的增长和路网规模的扩大,特别是高铁的快速发展,对铁路运输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为相关行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选定铁路安全作为抢滩登陆民用市场的“诺曼底”,是五院深思熟虑后的战略举措。


“以航天为代表的军工企业拥有我国重要的优质资产,通过资产证券化这个有效手段,不仅可以提升军工企业的市场化管理能力,也能有力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康拓红外董事长、五院党委书记李开民说。


就康拓红外自身来讲,上市也是其进一步做大做强的内在需求。秦勤表示,经历20年的发展后,康拓红外触到了发展的“天花板”。由于公司主营产品属于窄缝市场,总容量有限,若想继续做强做大,必须横向发展,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挺进更广阔的铁路、轨道交通等领域。


利用社会融资平台募集资金,可以很快支撑这些发展设想成为现实。因此,上市成为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


2010年,康拓红外正式引入战略投资者,实现了公司的股权多元化,随后完成股改的有关工作,于2011年成立了股份有限公司。


然而,由于赶上证监会“闭闸”和“最严上市季”,原本3年可以走完的上市路,康拓红外走了5年。这5年中,他们还遭遇了铁路“寒冬”。在动车相撞、铁道部改制、铁路投资陷入低谷等行业困境中,他们抵住压力,确保了平稳、健康、持续发展。


2015年5月,康拓红外终于推开了A股市场的大门,进入火热的资本市场。


赵大鹏把康拓红外的上市称为“脱胎换骨”的过程。因为上市不仅意味着公司运作越来越规范,受到社会的广泛监督,而且发展模式将发生重大转变——以前的自我积累滚动发展结束了,今后将面对资本市场这个“倍增器”,瞄准“跨越式”。


这对这家有着27年历史的公司来说,将是一段崭新的旅程。



关于本院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航天城 网站建设: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
Copyright © 2000-2024 WWW.CAST.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112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