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CAST内部邮箱入口    

【严慎细实五院人】脚踏实地干航天 追求质量创卓越——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驱动机构中心李晓辉

时间:2017年07月26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8438 字体:

blob.png

在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驱动机构中心,有这么一个人,他在工作中总是去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他面对创新中技术难度大、结构复杂、节点压力紧的挑战,慎之又慎,细致周全,对待产品就像是对自己孩子一样,从细末之处见质量,他就是驱动机构中心李晓辉。

精益求精,助力电推进系统工程化

进入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不久,李晓辉就参与了我国首个电推进系统工程应用化项目的研制工作,全面负责电推进矢量调节机构的研制工作,该型号为我国首个电推进系统正式全面在轨应用的型号,研制时间紧,保成功意义重大。

2009年3月,新一代高轨卫星公用平台正式立项研制,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该所负责的推力矢量调节机构的研制工作在2011年底开始,进度已经落后于型号两年,压力可想而知。李晓辉先后查阅了近200多份文献,从产品特点、产品性能、适用情况逐一进行了梳理,对各类产品进行了逐项对比打分来分析其优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种不同的方案可以满足型号需求。

为了从细节上对比方案,他多次找研究室里的老专家进行讨教;找高校的相关教授进行咨询,找组里的同事进行讨论,从负载能力、刚度大小、驱动能力、控制算法难易和线路需求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反复细致对比,最后创新性地提出了采用新型并联结构形式,采用这种结构形式意味着以前的研制基础非常薄弱,可他却说“总得有人开始第一次,只要方案对型号来说适用我们就应该全力实施。”

面对进度和技术的双重压力,李晓辉将巨大的压力变为动力,比以往更努力地学习,与项目团队齐心协力,攻克了构型优化设计、结构刚度设计和机构控制算法设计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在构型优化时,李晓辉反复对机构的运动学进行了推导,推导的公式写了大半个笔记本,为了对结构参数进行细微优化使得产品运动学性能达到最优,他又把正、拟运动学进行了编程,通过程序反复对十几个参数进行多轮迭代优化才选出最终的优化结构参数。

谨小慎微,细末之处见质量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要想在竞争中不断取得成效就必须全方面进行创新,这样才能抓住有限的机遇。2015年初,一个机会摆在了李晓辉面前,但是研制周期只有1年,这对于刚刚开始机械臂研制的他们来说更是一个挑战。

面对结构复杂、技术难度大、节点压力紧的现实,为了确保产品在轨质量,李晓辉提前进行了产品实现策划和风险分析,针对产品薄弱环节和较大的技术风险点先后策划并实施了13大项试验50多项测试项目,整个过程的数据加起来就有几百页,他和团队成员一个数据一个数据的分析、一项状态一项状态的确认,分析过程中不敢轻易放过任何一个很小的数据变化。为了摸清关节的性能,他全程跟产了第一个关节的装配和测试过程,为了了解线路和关节机构的装配工艺性,他坚持在车间跟产,现场和装配师傅讨论装配细节。也正是这些细致的工作,使得产品在没有经过模样、初样过程就正式投产飞行产品,没有出现任何质量问题。

李晓辉对待产品就像是对自己孩子一样,为了不让机械臂在轨冻着、热着,他多次与热控设计师进行现场讨论,细致到每一块多层的分界线在哪,多层与机械臂转动部分的安全距离多大,甚至是多层的接地线如何走线能更大程度的方便机械臂运动,也正是这种细致入微的作风,使他在发射前发现并消除了一项影响产品成败的隐患,确保了产品在轨的工作状态。




关于本院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航天城 网站建设: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
Copyright © 2000-2024 WWW.CAST.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112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