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CAST内部邮箱入口    

院庆•故事 航天人要造“争气星”

时间:2018年03月27日 信息来源: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官方微信 点击:7729 字体:

东方红三号研制的历史,要追溯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

从1981年开始,我国通信卫星事业面临着严峻考验,一场是买星还是造星的争论就在国内沸沸扬扬地展开了。

国内求星若渴,只有接远水以解近渴”。主张买星的人说。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却坚定地认为:空间资源段不能没有中国的位置,几十年形成的万余人的空间技术队伍不能散架,中国空间事业不能夭折。

这时有关部门已向美国、德国、法国公司招标,准备购买外星。

这场“买星”“造星”的争论,实际上是一场关系到中国空间事业前途和命运的生死大决战。

1985年7月2日,在研究院“关于广播卫星中外技术合作方案讨论会”上,时任院长孙家栋明确提出:要以我为主,尽快拿出通信卫星方案。随后,研究院向有关部门和领导呈报了“我国已具备以我为主研制、发射广播卫星的能力”为题的“白皮书”,强烈恳请不要购买国外卫星,否则,最终贻误的不只是两代科技人员的成长,更重要的是将丧失我国空间技术发展的时机。

1985年10月5日,宋健主任在航天部主持会议,听取了我院“关于如何发展自行研制我国通信广播卫星的设想方案及研制途径”的汇报。任新民副部长明确说:通信卫星应该以我为主研制,我们有20多年研制经验。有关部门的代表则表示:作为一个公司,我们主要从经济规律考虑,按价值法则办事……

两军对垒,各持已见,争论到了白热化程度。

宋健主任最后表态:“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意见符合中央精神,我支持他们的态度,不能一说买星就什么都不顾了,我们要开阔视野,通过国际合作,引进新技术赶上80年代的国际水平。”

几乎在同一时间,有关部门关于购买外星的报告,航天部关于我国自行研制、发射广播卫星的报告送到了国务院。这个板怎样拍?双方都急切地等待着国务院的定夺。

1986年3月7日上午,国务院副总理李鹏主持召开1986年度首次国家电子振兴领导小组会议,提出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新一代通信广播卫星的意见。3月31日,国务院正式下发文件,将“一箭三星”规划命名为“862工程”,一场买星还是造星的争论到此划上了句号。

研究院的专家认为,如果按常规的卫星研制思路走,就会永远落在世界水平的后边。只有跨过传统的发展阶段,才能迎头赶上国际空间事业的脚步。研制人员大胆提出了卫星采用公用舱技术,装24个C频段转发器,全三轴稳定姿态控制和液体双组元统一推进系统等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也就是说,“东三”从60年代水平起步,瞄准国际上80年代的水平。

这是怎样的一场战斗啊!从东方红二号甲到东方红三号,意味着只有20%的技术可以继承,这在国外航天史上也是极其罕见的,一颗“东三”相当于12颗“东二”,星上主要技术都由我国自行研制,意味着要用8年时间,走完欧美等空间大国走了几十年的路。卫星七大系统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难点上百个,难啃的硬骨头课题就有11项。

全三轴稳定轨道控制,是国际80年代才开始采用的一种先进技术。18米长的太阳帆板,如果姿态控制不好,帆板就不能对日定向,能源就要“断炊”,同时,姿态不好就保证不了双栅抛物面天线波束对准我国国土,因此,解决三轴稳定的问题,重点要突破测量手段、OBC计算机控制和执行机构等三个重点环节。这对于我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全新的问题。

这项重担落到了总设计师戚发韧及研究院501部曹志先、闻兴久,502所邹广端、王长龙等同志身上,他们反复研究设计方案,仅图纸就画了几万张,经过一次又一次研究论证和一系列的试验,决定转移轨道采用世界先进的计算机控制,卫星定点后,用模拟线路控制,增加防晃装置,采用先进的自主控制,一旦星上控制出现故障,也可采用星地大回路应急控制,从而达到了万无一失。

加工制作碳纤维承力筒的战斗开始了。碳纤维加工,在国外是用机器来操作的,而这种设备我们没有,为了早日拿出合格的承力筒,他们干脆用手干。细细的纤维丝飞到他们脸上身上,奇痒难忍,越抓越痒,可是,他们硬是挺过来了。经过了一年多的奋斗,终于拿出了重量比金属结构减轻一半以上、世界一流的承力筒。

直径1050毫米的推进剂储藏箱是由钛合金制成的两个大圆球,既要准确地一次焊好,又不能在箱内残留任何杂质,技术要求极其复杂,因为发动机的喷口只有三根头发丝那么粗,哪怕一点细微的杂质也会将其堵塞,后果将不堪设想。为了攻克这道难关,501部和502所的设计者们仅图纸就画了几万张。

东三”中心控制线路盒,是控制系统的心脏。承担起搏这颗心脏跳动的是主管设计师方蓉初等7名女同志组成的女子工程组,接受任务后,她们依据长达178页的任务书要求,全身心投入了研制工作。在2000多个日日夜夜里,在国内无资料,国际上可借鉴的内容不多的情况下,她们在简陋的研究室里刻苦攻关,使用30多块线路板,安装了1200多块大中规模集成电路,动用7000多个元器件,如期交出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心控制线路盒。

1997年5月12日,我国自行研制的新一代通信广播卫星东方红三号,在“长三甲”火箭的推动下,直刺苍穹,随后成功定点。这是中国空间事业的又一次划时代的伟大壮举。




关于本院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航天城 网站建设: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
Copyright © 2000-2024 WWW.CAST.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112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