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CAST内部邮箱入口    

院庆•故事 汇聚人才担重任 探索星空阔步行

时间:2018年04月13日 信息来源: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官方微信 点击:7630 字体:

中国空间事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一代代航天人的奋勇拼搏,他们挥洒青春和热血,铸就了中国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自建院以来,能力在提升,技术在突破、不变的是几代人对航天事业的热情与奉献。

(一)艰难起步 凝聚力量的前半程

空间技术是知识密集的尖端技术,发展空间技术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科学技术队伍。建院之初,院人员来自中国科学院651设计院、自动化研究所、北京科学仪器厂以及军事医学科学院第三研究所等。为了满足工作进展的要求,研制人员随机构建制不断有所调整,如第七机械工业部第八设计院划归研究院建制,改称508所。

建院初期,钱学森、杨嘉墀、王希季等一大批具有强烈事业心和一流专业知识的科学家先后到来,他们不仅在攻克技术难关、培养中青年骨干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用兢兢业业、坚韧不拔、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谦逊朴实、严于律己,认真负责的作风为“航天精神”写下最初的注解。到1976年底,全院共有职工8218人,其中干部4663名、工人3555名,中共党员2500名,共青团员580名。

汇聚人才担重任 探索星空阔步行1.jpg

1996年院十佳科技青年培养人才先进个人表彰大会

建院之后,院不仅着力培养了一大批中青年技术骨干,同时,还锻造出了一支工种齐全、技术熟练、作风过硬的技术工人队伍。为解决技术工人的来源,院于1979年-1981年开办了北京燕山技工学校,于1991年4月将原549厂太华技校改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太华技校。

70年代末,院开始建立型号设计师系统和指挥系统。80年代末,针对研制队伍不稳和队伍老化、出现“断层”等突出问题,院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采取措施,大力加强研制队伍建设。在精神激励上,开展评选有突出贡献的国家级、部级中青年专家活动,建立航天名人录;在物质奖励上,对型号研制队伍采取倾斜政策,设立部级“航天奖”奖励基金,对重点型号人员实行岗位补贴制度,对长期从事航天事业的人员给予一次性奖励和实行退休生活补贴制度。

同一时期,院开始选派一批技术骨干赴美国、日本和西欧进修留学,并开始招收空间技术专业的研究生。截止到1993年,全院共有职工11374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研究员161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1481人,中级专业技术资格2770人,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4904人。全院共有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博士流动站1个。

汇聚人才担重任 探索星空阔步行2.jpg

院型号总师总指挥项目经理培训班

(二)稳步发展 壮大队伍的十年

随着国家深化改革和全院配套改革推进,院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也取得了一定成效,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事管理开始向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人力资源管理转变。

1993年~2003年,院不断拓宽引进渠道,及时补充型号队伍。10年间院共引进高校毕业生3053人,其中博士、硕士毕业生880人。2000年以后,院多次面向社会进行大规模公开招聘,引进了一大批科研生产和管理急需的中层骨干人才。10年来,院不断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在提高领导干部的整体素质上下功夫。1993年,院正式成为中央党校国家机关分校,每年举办中央党校国家机关分校空间院干部进修班、领导干部读书班和专题学习研讨班,10年间共组织举办了100期各类培训班、进修班、研讨班,参加的领导干部达4436人。

1994年,针对当时领导干部队伍老化、技术干部青黄不接的状况,院提出实施“双百工程”,即建立由100名年轻干部组成的部、所、厂级后备干部队伍和由100名年轻科技干部组成的学科带头人后备干部队伍。1995年,通过群众推荐、组织考察、党委讨论,建立了17人组成的院级后备干部队伍和103人组成的部、所、厂级后备干部队伍。技术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结合新型号立项大胆选用年轻技术干部,一批年轻的优秀人才成为设计师系统的骨干,总师、副总师,型号中层干部及设计师的新老交替基本完成。

1996年4月,院成立教育培训中心。1996年~2000年,院研究生教育开始走向世界。1996年,院首个教育访问团出访美国,先后与美国佛罗里达中心大学、阿拉巴马州立大学签署了联合培养协议书,这种专业课在国内学习,利用国外先进的试验条件进行课题研究,回国后完成毕业论文答辩,由院授予学位的联合培养方式,不仅开辟了培养研究生的新途径,而且也为航天领域扩大国际交流、培养高层次人才打下了基础。2001年,院研究生部正式挂牌成立,在航天系统中率先实现了“统一招生、统一授课、统一管理、统一授予学位”的“四统一”管理模式。

汇聚人才担重任 探索星空阔步行3.jpg

院研究生部成立

院有效地调动型号队伍研制人员的积极性。1998年,院制定下发《五院军品岗位津贴考核发放办法》,进一步强化了型号队伍的激励机制,稳定了型号骨干队伍,将岗位、责任、利益三者紧密地联系起来,同时,院从空间技术发展需要出发,大力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明确提出专业技术队伍、管理人才队伍、技能人才队伍要均衡发展的工作指导思想。先后制定并颁发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如《五院技术能手评选实施办法》《技师评聘管理办法》《五院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五院名师带徒实施办法》等,通过政策导向鼓励技术工人学知识、练技术、鼓励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到技能岗位上工作,在全院范围内兴起了重视技能人才、培养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院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邀请国外技术专家来华讲学,在1999年、2000年组织高技能人才到德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学习国外先进的加工技术、生产工艺、技术管理措施以及规范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

汇聚人才担重任 探索星空阔步行4.jpg

2001年院技术工人技能竞赛

至2003年底,院共有专业人员5174人,占员工总数的61.8%。其中两院院士10人,国家级专家10人,国家级学术带头人5人,省、部级专家90人,省、部级学术技术带头人27人,院级学科带头人42人,院级学科带头人后备人选76人。

(三)层次分明 创新培养的新时期

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院人才队伍建设步入新时期。院本部2003年底完成聘用合同制改革工作,到2004年9月,院所属9个事业单位也先后完成了聘用合同制度改革工作,截至2005年底,各单位基本完成了全员竞聘上岗及岗位合同的签订工作。

2005底,院成立了集团首家企业大学——神舟学院,并相继成立了西安、兰州、烟台三个分院,标志着院教育培训工作进入了全面、系统的发展阶段。神舟学院“十一五”期间开辟了国际客户培训工作的新领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卫星客户技术支持的培训体系。“十二五”期间累计培训国际客户学员500余人次,锻炼出一支国际化教师队伍,为院国际化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和国际市场开拓做出了重要贡献。

汇聚人才担重任 探索星空阔步行5.jpg

巴基斯坦遥感卫星一号AIT培训结业仪式

院自2005年起开展了专业化岗位体系建设工作,以岗位能力要求为核心,建立了科研队伍的职业发展通道,用专业化引导队伍建设,将任职资格与岗位相结合,建立了队伍专业化岗位体系和与之配套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实现了组织与个人共同发展的双赢。随着院的发展,着力打造和培养了以产品首席专家为代表的产品队伍,为落实产品化工作的责任主体,先后聘任了4批共45名产品首席专家,发挥了产品首席专家的龙头带动作用,促进了产品型谱建设、产品定型、生产线建设和产品队伍分离等产品化相关工作。

新世纪以来,院紧密围绕专业技术发展需要,逐步建立了高校毕业生、社会成熟人才和海外人才“三位一体”的人才引进模式。积极整合资源,打造研究院雇主品牌,拓展人才引进渠道,加强与中介机构合作,搭建了基于研究院的网络招聘平台。构建了人才甄选评价模型,引入了专业的人才测评工具,开发了招聘面试工具并逐步在全院推广。人才引进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组织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国际知名学府的海外专场招聘会,海外高层次人才、社会成熟人才、优质高校高端毕业生引进比例大幅提高。

十二五”期间,院共引进高校毕业生3420人,其中研究生占85%;引进社会成熟人才791名,海外人才128名,通过国家智力引进项目,引进外国专家169名。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总装与环境工程部、西安分院引进双跨、双聘院士,联合建立重点实验室,创新了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工作思路。“十三五”以来,院严格落实人员规模与单位效益、全员劳动生产率联动调控,在逐步减少毕业生引进数量的同时,注重人才引进质量稳步提高,同时加强对人力资源季报数据的监控与挖掘,关注、分析各单位人才数量变化情况,优化劳动用工管理,开创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局面。

截至院五十华诞,研究院走出5位“两弹一星”元勋和16位两院院士,“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3人,全国技术能手36人,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02人,航天功勋奖、航天创新奖42人次……铸就了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为院科学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今天,研究院汇聚各类员工24000多人,为创造空间事业的新辉煌、推动航天事业的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面对广阔的未来,研究院人将赓续奋斗,为建设航天强国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关于本院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航天城 网站建设: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
Copyright © 2000-2020 WWW.CAST.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112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