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CAST内部邮箱入口    

院庆•专题 基础保障建和谐 默默无闻保成功

时间:2018年04月23日 信息来源: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官方微信 点击:7780 字体:

从简陋厂房到现代化车间;从局促院落到园林式办公环境……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逐渐发展壮大,基础建设的规划建设映射着半个世纪走过的步伐。

都说航天是系统工程,浸透着千千万万人的心血。有一个系统虽不在科研一线,但是每颗卫星的成功发射都离不开这个系统,那就是后勤保障。

建院初~上世纪90年代初

白手起家

行政后勤为生产一线服务

研究院成立之初,机关办公所在地是如今中关村南路31号院,北京的各厂所也分散在各处,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在丰台东高地一带;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的厂区在蓝旗营,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的早期科研人员则在怀柔下庄一座废弃电厂厂房内,开始了空间环境模拟试验设备的研制和建设,那时的机关后勤人员也只有几十人。

1980年2月,院召开了第一次行政后勤工作会议,制定了行政管理、生活保障工作为科研生产第一线服务的10项措施。自此,行政后勤工作纳入科研生产管理体系,在保证科研生产任务完成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当时,院所属单位分布在全国五省二市,为改善和提高职工居住和生活条件,院采取自建、合建、参加统建和购买商品房等各种途径,加大职工住宅建设力度。截至1985年,院新建职工住宅近20万平方米,人均面积达到5.88平方米。

尽管当时条件有限,院各单位行政后勤部门都制定了改变所容厂貌的规划,各厂所面貌不断发生变化。504所被评为“西安市绿化先进集体”。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1990年以来绿化基本达到了春有花、夏有荫、冬有青。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连续被评为“兰州市园林化单位”。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被评为亚运村126个单位中唯一的“首都爱国卫生先进单位”。

同一时期,全院15个行政单位中有13个单位设门诊部、医务室或保健站,较好发挥了基层防病治病的保证作用;有12个单位设职工食堂;有11个单位设幼儿园。504所修建了1个水面面积1429平方米,可以同时容纳450人的多功能游泳池。1992年,院在南戴河建立了职工技术培训中心。

从20世纪80年代起,院在试验队进场时,就成立了后勤保障组。后勤保障任务概况起来就是医、食、住、行4个字。截至1990年,全院行政后勤系统参加各型号卫星大型试验33次,编报并完成了375个铁路运输计划(总共1028个车皮),接送人员7530多人次,行程117万公里,运输各种机动车325台、各种物资2万余吨。1993年,全院拥有汽车157辆,公路运输里程278万公里。

上世纪90年代初~新世纪初

旧貌换新颜

保障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院各所厂地处分散,产品在装配试验过程中,要多次装卸转场,远距离运输;原有总装厂房、实验区偏小,地面设施在规模和性能上只能满足少量中小型卫星研制的需要。为此,国防科工委和航空航天工业部决定,在载人飞船研制工作开始的同时,立项新建以北京空间技术研制试验中心为主的921-3基建技改专项工程。1993年,确定了选址方案:航天城东始唐家岭路,西至友谊渠,东西长2.1公里。北起北清路,南至土井村,南北宽1.6公里,总规划用地面积为3.2平方公里(包括道路和绿化隔离带用地)。航天城以友谊路(既土井路)为轴心,东侧为北京空间技术研制试验中心(研究院现址)。时任总书记江泽民在1998年为“中国北京航天城”题字。

基础保障建和谐 默默无闻保成功1.jpg

唐家岭研制试验区建设中

1998年底,经过立项、方案论证、规划设计、选址、购地、招标、六通一平、土建施工、工艺设备选型、考察、订货、研制、设备安装调试、市政配套等项工作,北京空间技术研制试验中心一期工程基本完成,初具研制试验规模。一期工程实用土地1030亩,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从南至北,分为科研试验区、科研管理区、生活区三大部分。科研试验区和科研管理区东西宽420米,南北长950米,占地600亩。科研试验区主要有总装、测试、试验(AIT)一体化建筑群,结构机构试验楼,制导、导航、控制(GNC)试验楼,零磁实验室,大件加工厂房及物资中心楼,配套基础设施(中央换热站、开闭所、泵房)等。科研管理区中,1998年建成行政楼、食堂和车库,2002年开始建设的标志性建筑有科研协作楼、会展中心和试验楼。生活区规划可建40多万平方米住宅,2003年前已建5万平方米。

这是院有史以来第一次重大基建技改项目赶上了型号研制进度的需要,为按计划完成飞船研制任务做出了重要贡献,而正是由于这个战略性基地的成功建设,为院后来的组织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创造了重要机遇。

与此同时,院行政后勤和三产工作,始终围绕着改革和发展两条主线不断探索前进。1999年,院北京天辰物业集团成立,标志着院本级在军民(三产)分线、分离、分立的改革道路上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2002年,院北京天辰物业集团的领导班子进行了机构调整、人员重组、干部聘任,标志着开始迈向区域化、规模化经营,推动了运行机制向市场经济的运行模式迈进。

10多年间,研究院住房制度经历了标准加优惠的售房方法、按标准价售房、按成本价售房、合作集资建房等几个阶段,并于1994年启动了为职工建立住房公积金工作。1996-2002年全院新增住宅面积251489.75平方米,各单位人均住房面积均超过所在地区的平均水平。

10年间,各门诊部坚持每年为职工进行1次全面体检,做到疾病早发现、早治疗。2003年春夏之交,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给中华大地带来了极大冲击。在4月14日到5月5日短短的22天时间里,门诊部为职工购买煎制中草药,注射增加免疫力疫苗,发放口罩和宣传材料,对公共场所和交通工具进行严格消毒,控制人员流动……这一切非常措施保证了院职工无一人感染“非典”,保证了科研生产的顺利进行,维持了职工及家属正常的生活秩序。院2003年起正式实施基本医疗保险加大病统筹加补充医疗保险的办法,做到了医疗制度与社会接轨。

基础保障建和谐 默默无闻保成功2.jpg

研究院组织医生为职工体检

这一阶段,院航天器发射任务由20世纪90年代初每年1-2颗星到2003年5星1船发射、2星合练,试验队的后勤保障任务由1个发射基地到4支队伍3个发射基地同时进行;由完全靠租用其他院自备车到空间院拥有自己的自备车;运输方式由单一的专列铁路运输发展到专列加空运、专列加公路、专列加铁路客票等多种模式。

2003年,院拥有汽车305辆,公路运输里程达到774万公里。货运车辆、无空调车辆基本淘汰,车辆质量和技术状态及安全系数明显提高,有力保障了科研生产和职工生活的需要。

21世纪初~今

现代化厂区

全方位服务为科研生产保驾护航

这一时期,院以航天城二期建设为契机,对基础设施能力进行顶层策划、统一布局和总体设计,把航天器研制业务主流程向航天城集中,整合资源,优化研制流程,打造国际一流的新型航天器研制基地。同时,京外部分厂所也都开始了新时代园区的规划、建设。2008年,天津基地建成,总占地面积1043亩;2014年,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整体搬迁至新园区;2015年,空间电子信息技术研究院搬入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园区,形成了“一体四翼”的发展格局……

院坚持以“提升物业保障能力和服务质量”为工作重点,以“让院科研生产单位及职工满意”为工作出发点,圆满完成了140余万平方米的物业服务工作,100余万平方米的绿化项目,服务对象达3万余人,特别是2013年建设以飞天园、望山园、玉琮广场为代表的航天城科研区绿化专项工程,全面改善了航天城科研区景观环境,使园区品质与我院国家航天主力军形象相匹配,为广大科研职工打造了赏心悦目的工作环境。

基础保障建和谐 默默无闻保成功3.jpg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园区

十二五”期间,更名后的神舟实业总公司在型号任务保障方面成绩显著,圆满完成了以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嫦娥三号、嫦娥五号为代表的60余次型号发射任务及海南文昌基地首次合练任务的后勤保障工作,为研究院各项型号任务的研制做出了重要贡献。公司共完成专列运输230余列,空运70余次,海运1次及9000余台次约400余万公里的公路产品运输任务,累计运输总里程达2800余万公里。

院加强京区单位医疗卫生的统筹管理,为两万余名职工及家属健康提供了基本医疗服务工作,并圆满完成了基地医疗保障工作,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院紧紧围绕程控通信、INTER网运营等主业开展工作,圆满完成了院内、外网的建设和维护工作,为科研人员的工作及生活用网提供了有力保障。

十三五”以来,院航天城七期住宅顺利交付;唐家岭幼儿园改扩建工程顺利完成并投入使用,院推动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招生,与红英小学等订立“共建协议”,有效解决了航天城社区职工子女入托入学问题。

院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签署了共建协议,为职工便捷就医创造了条件;顺利平稳完成了院本部离退休管理工作模式调整;院本部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全面推进,白石桥职工活动中心等重点惠民工程启动建设;神舟智慧i服务平台上线,我院职工切身体验到“互联网+”服务保障的便捷和强大功能,员工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50年前,第一代研究院人在北京、兰州、西安等地狭小的办公空间里开始了航天事业的起步;50年后,北京、天津、兰州、西安、深圳、河北、内蒙古、烟台等地一座座大楼拔地而起,高大宽敞的厂房、景色怡人的园区、配套齐全的生活区,展示着研究院的巨大发展成就,更昭示着中国航天未来的美好前景。




关于本院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航天城 网站建设: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
Copyright © 2000-2024 WWW.CAST.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112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