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CAST内部邮箱入口    

院庆•故事 新一代返回式卫星:不可能的可能

时间:2018年05月09日 信息来源: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官方微信 点击:7405 字体:

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家迫切需要研制新一代返回式卫星。卫星方案设计的重点落到了林华宝总设计师的肩上。按照正常的研制程序,要完成这个型号初样、正样两个阶段的工作至少要36个月的时间。而上级要求必须在28个月内完成。28个月完成一个新式卫星,即使是在正常情况下,也是国际速度,在我国更是前所未有,又何况当时研制经费严重不足,困难是可想而知的。然而,敢打硬仗,历来是返回式卫星研制队伍的作风,他们勇敢地承担了这一重任。

这颗卫星的13个分系统中,有8个是新研制的,其余的也有很大的改进和更新。结构、热控、供配电分系统需要重新设计;控制分系统采用了新的三冗余计算机系统,还增加了轨道控制。在王希季院士的主持下,林华宝总师带领大家打破常规,不搞初样,直接进入正样。同时,压缩、简化研制程序,边设计,边校核,边生产,边进行设计评审,做到一次投产、一次成功,走出了一条卫星研制新路。

在研制过程中,总指挥和科研生产部的同志整天战斗在第一线,精心计划,精心调度。他们采用两条线平行进行法,主线是正检星,经各项试验后成为发射星。副线是大型结构件,经结构试验后总装结构星。指挥调度系统制定了详细的计划流程,频繁调度,加班加点抢时间,上一道程序在进行时,下一道程序就抓紧做好准备。科学的安排,使研制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着。

在制定振动和冲击环境试验要求时,经过慎重论证,为保证发射成功,他们决定采用随机振动和冲击谱的方法,这是我国卫星研制振动试验中首次采用的新方法,无疑为设计增加了风险,然而,却对质量提供了新的保障。结果,在振动试验中,相机回收片盒、回收时间控制器、遥控、晶体等都过不了关。他们对经不住振动试验的部件,重新进行质量攻关,终于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按常规,热真空试验要进行两次。在王希季的指导下,总师林华宝反复计算,反复研究,为缩短时间、节省经费,他们决定取消初样热控星,直接进行一次正检星热真空试验。

为做好这次试验,承担热控系统的总体设计部6名同志在主任设计师陈大忠的带领下,计算出1000多个点,仅计算资料就码了l米多厚,较好地分析了卫星热环境各种工况的稳态和瞬态,并将计算出的每个点的坐标及在轨道上每天运行的温度、热流变化规律标在图上。同时,还将800多对热电偶和像头发一样密的近1700根导线编成号,整理成若干束电缆,焊上插头,与测试设备连接联试。科技人员放弃了元旦休息,投入热真空试验的战斗中去,连春节也只是年三十晚上回家与亲人团聚,初四一大早又聚集到热真空试验设备旁。经过试验,一千多根引线焊点,竟没有一根接错或折断,卫星顺利地通过了热真空试验。经过24小时大模飞,各个分系统没有出现任何故障,比上级要求提前两个月完成了卫星研制任务,同时,仅把正检星作为发射星这一项,就节省经费几百万元。

199289日,卫星顺利升空,16天后安全返回地面。26个月研制发射成功一颗新型卫星,这就是返回式卫星研制队伍勇攀高峰精神的写照。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这一阶段中,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实现了第二代应用卫星研制技术的新突破,为应用卫星更广泛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开通了航路。同时,经过逆境的考验,研究院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道路上又迈出了新的步伐。




关于本院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航天城 网站建设: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
Copyright © 2000-2024 WWW.CAST.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112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