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CAST内部邮箱入口    

实干最美 | 王文龙:追逐航天梦想 绽放劳动荣光

时间:2022年07月19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1629 字体:

实干成就伟业,奋斗铸就辉煌

下半年我们面临着

更加紧迫、更加繁重的任务

 

近日,五院公众号开设

“实干最美”专栏

记录最美的实干英姿

聆听铿锵的奋斗足音

鼓舞动员全院广大干部职工

以高涨的热情与必胜的信念

顽强拼搏、苦干实干

坚决完成全年各项任务

以优异成绩

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对于一个喜欢“啃硬骨头”的航天人来说,每次承研新任务都是一次修行和历练:在高强度的迭代论证过程中,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坚韧,有“恍然大悟、原来如此”的明晰,有“黄沙百战穿金甲”的激昂,有“而今迈步从头越”的畅怀。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文龙就是这样一位勇毅笃行、不断创新的科研工作者。


王文龙1.jpg

 

结缘航天,青春彩练当空舞

 

2002年,王文龙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始了他与航天的不解之缘。2005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启动了北航一号探空火箭项目,旨在通过该项目给本科生建立一个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平台,培养一批综合能力突出的“航天小兵”。这枚火箭的设计者不是航天专家或北航教师,而是14名保送研究生的大四学生。

 

王文龙就是这14人中的一员,在项目中负责火箭发动机的结构设计和试验。在2年的研制过程中,王文龙和团队一起从北京到呼和浩特,从云岗到酒泉,经过多轮的设计迭代和试验验证,终于在2006年11月1日迎来了他们最激动的时刻。

 

当北航一号探空火箭呼啸升空时,王文龙由衷地感到自豪。这是他第一次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工程实践中,第一次经历重重艰辛后取得了振奋人心的成果,也是他第一次深入接触航天——一个可以将梦想、爱好与学业、事业很好地结合为一体的领域。王文龙投身航天的决心更加坚定:做航天人,值得。

 

从无到有,使命因艰巨而光荣

 

王文龙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迎来了他成长历程中又一个航天项目——真空羽流效应试验系统研制。

 

真空羽流效应一直是影响航天器设计的重要问题,它会对航天器产生气动力、气动热和污染等效应和影响,使航天器效能降低甚至丧失。2007年,科工局批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建立国内首座羽流效应试验系统,开展羽流试验技术研究,搭建国家级羽流试验平台。

 

在导师的带领下,王文龙和课题组一起开始了“摸着石头过河”的论证工作,从广泛查阅文献到梳理关键技术,从发散的方案论证到不断聚焦的技术途径,从海量的仿真分析到下厂的上万张图纸,真空羽流效应试验系统最终落成。

 

从跟随导师“打下手”,到指导师弟师妹搞研究,王文龙得到了高强度、全方位的锻炼。他潜心研究、勇于担当、刻苦钻研,受到了师长们的高度肯定。作为主要完成人,他提出了大放气量动态超高真空获取方法,并研制了中国首套真空羽流效应试验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该项技术成果广泛应用于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等多项重大工程中的航天器羽流效应试验研究。

 

王文龙2.jpg

▲人民大会堂领奖

 

扎根一线,男儿生当带吴钩

 

伟大的事业召唤优秀的人才,杰出的人才成就非凡的事业。2012年,博士毕业的王文龙投身中国航天事业,加入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在年底的研究室总结会上,王文龙说道:“总体部先后走出了胡海昌、戚发轫等多位院士、专家为代表的杰出航天人。航天是个传统,航天是个品牌,航天是片天地。我给自己制定了‘三步走’的成长目标。我愿继先贤绝学,铸航天新碑!”

 

当时的激扬今犹在耳,当时的目标正在践行。在五院总体设计部,王文龙成为一名航天器机构设计师。在埋首日复一日型号任务的同时,他还不忘定期调研本专业前沿的领域进展;在论证如何突破技术瓶颈的同时,他还考虑到了将来新技术的应用方向;在同上下游单位的沟通合作中,他不仅努力完成了任务还和其他人建立了深厚的工作情谊。在工作中总结、在沟通中关怀、在思考中创新,王文龙不断成长,向自己当初立下的目标靠近。

 

埋首型号,责任让脚步不停歇

 

2017年,中国空间站研制进入攻坚阶段,一种用于空间站大型物资上行补给的停泊机构研制进度严重滞后。王文龙作为副主任设计师,承担起停泊机构子系统的研制任务。

 

停泊机构有三台单机,分别配置在空间站三个舱段和货运飞船上。这就意味着停泊机构的功能和性能需要满足多家总体和分系统的需求,设计和沟通协调工作量巨大。王文龙和团队成员积极协调各总体单位和接口部门,快速迭代,在短期内完成了工程样机的实物研制,并通过了组合体的静力试验。

 

随着空间站任务研制的不断深入,在总体的某次详细论证过程中,发现了机械臂的容差指标与停泊机构指标不匹配。为了最大限度缩小更改范围,决定将更改落实在停泊机构上。这意味着原有停泊机构的方案“翻车”了,需要对停泊机构子系统重新进行设计,沮丧的情绪立即包围了整个研制团队。在调整情绪、提振士气的同时,王文龙带领团队认真仔细地核对每一个关键数据,经过几天几夜的论证和分析,最终拿出了一种可行性方案,解决了多重约束的设计难题。

 

在停泊机构更改论证过程中,王文龙带领团队向两总和专家进行多轮汇报,获得认可后立即加班加点开展详细设计和下厂跟产工作。为了不影响交付进度,研制团队优化试验内容,并行开展试验验证,步骤清晰、环环相扣、执行高效,硬是将时间节点追了回来。

 

王文龙3.jpg

▲与同事讨论问题

 

深耕专业,宝剑锋从磨砺出

 

在支撑国家重大型号研制的同时,王文龙提前谋划,不断拓展专业领域。十多年来,他主持和参与的研发项目多达数十项,编写的研发类申报书、设计报告、试验报告、技术总结报告等重要报告上百册。

 

作为多个研发项目负责人,王文龙一直秉承着“承担一次任务,形成一支队伍,取得一批成果,结识一批英才”的理念,践行着“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的使命。在研发道路上,王文龙的朋友圈从小到大,逐渐形成一支“啃硬骨头”的团队。

 

每承担一项任务,王文龙都会提前识别任务的工作量、可能取得的科研成果,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定期总结和提炼,在有阶段性成果后进行固化,把成果沉淀成可公开发表的期刊学术论文、会议文章、国家/国防发明专利和专著等形式的科技成果。在参与科研的十几年时间里,王文龙累计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出版2部专著,研究成果推动了专业技术的发展,获同行广泛认可。

 

王文龙荣获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杰出青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青年拔尖人才”等荣誉,并成功入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2022年,王文龙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王文龙4.jpg

▲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在完成空间站型号攻关任务后,王文龙又投身深空探测领域,勇挑重担,同步开展某型号两台新研转移机构的论证攻关工作。他始终坚信:牧星造器,事业因奋斗而精彩!



关于本院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航天城 网站建设: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
Copyright © 2000-2024 WWW.CAST.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112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