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CAST内部邮箱入口    

缅怀钱老:今日成就,如您所愿

时间:2022年12月11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11323 字体:

今天是

中国航天事业奠基者

“两弹一星”元勋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首任院长

钱学森诞辰111周年纪念日


钱老1.jpg


亲手开启中国空间事业大幕

作为我院的首任院长,钱学森亲手开启了中国空间事业的大幕。上世纪60年代初,通信、气象、导航等卫星刚刚诞生,就连研制和发射它们的外国科学家也处于探索阶段。在中国,只有钱学森等极少数科学家对卫星和空间技术有所了解,并积极主张发展。

 

早在1962年,中国刚刚成功发射了近程火箭的时候,钱学森高瞻远瞩地提出了“要尽早为发展人造卫星做准备”的指导思想。也是他,亲手培养了我国第一代人造卫星技术专家,并指导他们开始了中国空间事业的研制和长远规划。他亲手撰写的《星际航行概论》一书,囊括了空间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凝聚着他在领导中国发展航天事业中所获得的第一手实践经验,是我国最早的关于航天技术的学术著作,是上世纪人们系统学习航天技术知识的唯一读物,具有重大的启蒙和开山意义。

 

钱老2.jpg


1965年1月,钱学森正式向国家提出研制第一颗人造卫星的计划,并获得中央批准。1968年2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国防科委组建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担负卫星研制工作,并任命钱学森兼任首任院长。钱学森带领一批航天人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艰苦奋斗,精心描绘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蓝图。

 

钱老3.jpg


在研讨轨道设计时,是他勇敢地提出“我们的人造卫星要么不打,要打就打圆轨道,一定要非常精确,不能重复别人的路子”的指导思想;卫星出厂鉴定时,有人提出:卫星仅在地面模拟试验了5天,怎么能保证卫星打上去在太空中能运行二十几天?由于谁也给不出解释,卫星的出厂鉴定一直无法通过。是他收下厚厚的卫星技术和测试文件仔细看起,几天后在鉴定文件的封面上郑重写下了一行字:“我看,此星可以出厂。”他以他特殊的专家身份和真知灼见一语定乾坤,中国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东方红》乐曲传遍全球,中国空间事业由此开启。

 

为中国载人航天发展打下基础

 

2022年底,中国空间站建成在即。

 

在《星际航行概论》一书中,钱学森早已对空间站进行了展望。他将空间站被形容为“太空中的岛屿”,既是地球与近地轨道人员往返的驿站,也是地月之间的中转点。钱学森将运行于近地轨道上的空间站称为“卫星式星际航行站”,高度约300公里。

 

钱老4.jpg


20世纪60年代以来,钱学森就在跟踪国外的飞船技术,并根据空间技术发展总体规划,进行概念性研究和前期方案论证等工作。

 

1968年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伊始,钱学森一手抓近期的“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另一手开始抓空间技术发展的长远规划。他领导和主持空间技术研究院《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十年发展规划(草案)》的制订工作,提出了载人航天的设想,计划在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后,着手载人飞船的研制。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后,在钱学森等航天科学家的建议下,“曙光一号”载人航天工程全面启动,为中国载人航天打下技术基础。

 

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杨利伟成为第一位造访太空的中国人。回到北京后,杨利伟专程到钱学森家中报到。钱学森对杨利伟说:“你们现在干成功的事情比我干的要复杂,所以说,你们已经超过我了!祝贺你们。”

 

钱老5.jpg


从2021年4月天和核心舱发射到2022年12月神舟十五号任务,中国载人航天在19个月内密集实施了11次发射,如期完成了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建造。中国空间站完成在轨建造以后,将转入为期10年以上的应用与发展阶段。


钱老6.jpg

 

从“曙光一号”到神舟十五号

从“太空中的岛屿”到中国空间站

从首次出舱到6名航天员“太空会师”

中国航天人一次次

将大国重器和航天员送上太空

钱老

您曾经描绘的中国空间站

已经一步步成为现实

中国航天今日之成就

如您所愿



关于本院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航天城 网站建设: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
Copyright © 2000-2024 WWW.CAST.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112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