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CAST内部邮箱入口    

图文拆解 看国际空间站如何组建

时间:2015年07月30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8260 字体:


核心提示:国际空间站是目前人类在轨道上部署的唯一大型“建筑”,质量超过400吨,总造价达到1000亿美元以上,以美俄欧主导建造,是国际航天合作的产物。正因如此,近年来越来越紧张的国际格局导致了合作方出现各种不协调的因素,俄罗斯就试图通过“一己之力”再造一座空间站。

近日,俄罗斯航天局局长奥列格·奥斯塔片科表示,俄罗斯正在考虑建立高纬度国家空间站的方案,若被批准,该方案将从2017年后开始实施。那么,目前在轨运行的国际空间站由哪些部分组成?它又是如何建成的?下面,我们给“骨肉相连”的国际空间站来一次“解构”,带您一探究竟。(制图:郭牧)


风风雨雨二十年 多国努力齐建站

国际空间站计划的前身是美国宇航局的自由空间站计划,该计划是上世纪80年代美国战略防御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1987年12月1日,美国宇航局宣布开始建造自由空间站。但随着星球大战计划被搁置,自由空间站也随之陷入停顿。然而在冷战结束后,自由空间站又重获新生,美国开始与俄罗斯接触,商谈合作建立空间站的构想,并着手实施。

1994~1998年,美、俄两国进行了多项国际空间站正式建造前的试验工作,其中包括9次航天飞机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的对接飞行,美国航天员累计在和平号空间站上工作了2年。

1998~2001年,是国际空间站的初期装配时期。1998年11月20日,俄罗斯从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用质子号运载火箭将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个部件曙光号多功能货舱发射入轨,拉开了国际空间站在轨装配的序幕。2000年11月2日,首批3名航天员进驻,国际空间站开始长期载人。2001年7月12日,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把供航天员出舱活动的气闸舱送入轨道。至此,美国和俄罗斯等国经过航天飞机、质子号火箭等运输工具的15次飞行,完成了国际空间站第二阶段的装配工作。

2001~2006年,美国的桁架结构和俄罗斯的对接舱段先后被运送到国际空间站组装,紧接着日本实验舱和欧空局的哥伦布轨道设施等部件也一一组装到国际空间站上。2011年12月,国际空间站最终完成了所有组装工作,开始进入全面应用阶段。

国际空间站组建大事记

[版权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拥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本院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航天城 网站建设: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
Copyright © 2000-2024 WWW.CAST.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112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