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CAST内部邮箱入口    

“光启系”连环资本局 科学家扮演出色的资本玩家

时间:2016年02月15日 信息来源:不详 点击:2263 字体:

中国的创新,终于等来了一个可能改变世界的机会,机会的创造者是深圳的一家叫光启的科技公司。这家公司不仅在前沿科技领域, 洞开了超材料、临近空间服务、光子支付等三大科学领域的商业世界,同时也用连环而成熟的并购行动,证明科学家也可以出色的扮演资本的玩家。光启不仅和松禾资本、平安集团、力合天使、深港产学研、鹏瑞投资、中洲科技,以及上市公司鹏欣资源等形成业务与资本关系的朋友圈,同时也利用圈内外资源,使得自己通过连环猎法,在短短的近10个月内,成为原港股的英发国际、A股的龙生股份(41.80, -1.99, -4.54%),以及澳大利亚上市公司马丁公司和加拿大太阳方舟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同时还参股A股的鹏博士(22.060, 0.43, 1.99%),并由此,在资本市场构建了一个资本系。

比之超人,人们更愿意相信钢铁侠或将存在。原因很简单,超人没有任何装备,想飞就飞,太过魔幻,而钢铁侠就不同,只要想飞,穿上一套充满科技意味的机器服就能实现。以当今的科技发展态势,这套机器服的制作并非不能实现。

事实上,一款被称为“马丁喷射包(Martin Jetpack)”,并可以穿在身上飞行的飞行器,已经在遥远的大洋洲实验成功。在今年2月24日,由该飞行器的创始人格伦马丁(Glenn Martin)领导的马丁飞行器公司(Martin Aircraft Company,以下简称马丁公司),正式在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好莱坞电影里的钢铁侠,成为了现实。

巴黎航展上,马丁公司展示了飞行喷射包及模拟器,吸引专业观众前来体验

根据资料,最新版本的“马丁喷射包”载重量为120公斤,可在海拔1500米高空以每小时35公里的速度前进,计算机模拟的时速则高达100公里。首批交付的产品飞行高度将被限定在海拔1000米,时速限定为74公里,可连续飞行30分钟。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最接近“马丁喷射包”的竞品,只能连续飞行30秒,载重量只有几公斤。“马丁喷射包”的技术是颠覆性的,其能在狭窄的空间内运作,例如在建筑物之间穿行,或者紧贴建筑物和树木飞行。正是基于这些因素,“马丁喷射包”成为商业与军事两大需求的竞买对象,尤其是后者。

目前“马丁喷射包”单台售价目前超过20万美元(约合125万元),客户需缴纳至少5000美元的订金,其80%的买家来自美国。马丁公司目前已与美国国土安全部、国防部和一些州政府签约,并向美国快速反应部门优先供应飞行喷射包,用于搜救、安全、警戒、救护和消防等。

作为钢铁侠概念的“始作俑者”,美国人远比任何国家更想得到马丁公司,但他们晚了一步,现在控制这家空间技术公司52%股份的大股东,却是一家来自中国的港股公司—光启科学。这家重点关注空间探索服务和个人空间服务等颠覆式技术的科技公司,于去年底就和马丁公司达成协议,双方通过控股方式进行合作,互通技术并各自享有独立的运作空间。光启科学的80后董事局主席刘若鹏和75后行政总裁张洋洋,现在是马丁公司的董事。

光启科学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凭什么在美国人出手之前,抢先控制具有商业和军事双重战略价值的马丁公司?

事实上,即使在中国,公众对于光启科学的认知,也远不如华为、联想,甚至还比不过小米。但在资本市场,统辖光启科学在内的 “光启系”,通过旗下复杂的股权关系公司,除了控制前已述及的马丁公司之外,还通过连环猎法,将原港股的英发国际,以及A股的龙生股份收入囊中,同时也参股进了A股的鹏博士,以及控制了一家加拿大的颠覆性“零燃料”低空运输工具公司—太阳方舟公司(Solar Ship)。通过制造了多宗资本运作和并购案,“光启系”已经裹挟“未来科技+资本”概念,成为一匹资本黑马。

叩开超材料商业之门

“未来科技+资本”概念,是资本市场给“光启系”的认知标签。具体来说,“光启系”所谓的未来科技概念有三项,即临界空间服务、超材料和光子通讯,而其资本运作,则皆围绕这三大业务而展开。

根据《经理人·深商》的调查,“光启系”始于刘若鹏等人于2009年12月成立的深圳大鹏光启科技有限公司。算起来,公司运营只有短短的5年多,正是在这段期间,光启由一个单纯的科技公司,迅速发展成一家拥有近20家关联公司,并连续对国内外科技前沿公司和上市公司的资本行动的“光启系”。

和郭广昌的“复兴系”和沈国军的“银泰系”等国内大资本系相比,“光启系”还属小弟级别,但“光启系”成为资本系的速度,却远远大于前者:“复兴系”用了12年,而“银泰系”用了10年。那么,“光启系”究竟凭什么能异军突起?这就要先从刘若鹏等人创业说起。

根据公开资料,刘若鹏2002年在深圳读完中学后,被保送至浙江大学,大学期间,刘若鹏开始对超材料(Metamaterial)技术进行学习和研究,不久便发表了关于超材料的国际论文。当时,作为超材料学科创始人之一、美国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教授大卫·史密斯(David Smith)在2000年才刚刚做出第一块超材料,甚至有半数以上的学界大腕认为这是伪科学。直到2004年,学术界的看法才逐渐统一,承认这是一种全新的科学技术。

2006年毕业后,刘若鹏获得美国杜克大学研究生院的全额奖学金,主攻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在杜克大学,刘若鹏师从的正是大卫·史密斯教授。通过自己的天赋和努力,刘若鹏仅用不到四年的时间,在他25岁那年便获得了杜克大学的博士学位。2009年1月,他与学术搭档季春霖一起在世界顶尖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了有关超材料宽频带隐身衣的研究成果论文,并迅速引起学术界、媒体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超材料本身,也被《科学》杂志评选为2010年的十大科技突破之一。

作为刘若鹏的搭档,季春霖系安徽合肥人,毕业于东北大学,后也同样在杜克大学攻读统计系博士学位。季春霖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贝叶斯模型、科学计算和机器学习等,研究涉及超材料、无线通信、网络数据分析等多个交叉学科。

在海外留学期间,刘若鹏和季春霖还与赵治亚、栾琳、张洋洋等人保持密友关系。其中,赵治亚和栾琳也在杜克大学攻读学位。赵治亚攻读的是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博士,其研究领域为半导体量子点红外检测器、超材料的制备与封装等,而栾琳是5位密友中的唯一女性,其攻读的也是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主要为高灵敏度平面光传感器、微流控生物医学芯片、薄膜超高速光电检测器、平面集成光系统等。而张洋洋则是季春霖在东北大学的同学,后留学于英国牛津大学攻读电子工程系博士,他的研究领域主要为通信系统,多入多出(MIMO)通信系统、协作通信与认知无线电、无线网络资源优化分配等。

尽管,刘若鹏等五人各有自己的导师,研究专业有区别,但是,在读硕、博期间,却联合做过很多项目,特别是刘若鹏、赵治亚、栾琳都属于电子工程系,合作的机会更多。此外,在杜克大学上学的中国留学生数量相对少一些,因此同学之间的来往更多,关系也会更亲密一些。栾琳曾经如此回忆:“我们经常聚会,平常一起出去玩,生活上是朋友,学术上又是合作伙伴,大家关系十分亲密。”

季春霖是统计系的,虽然专业不一样,但是他与刘若鹏有很多合作,他们将电子工程方面的理论与统计方面的理论结合起来,产生了一些新理论观点。说起来,美国和英国是西方发达国家中的领头国家,牛津大学和杜克大学是世界一流大学,拥有世界一流的学术研究条件、最优裕的生活环境, 而且美国还有像硅谷这样具备最佳条件的创业基地。

2009年前后,刘若鹏等5人先后毕业,就业和找工作的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最后,五位同学共同决定回国创业。根据刘若鹏的说法,当时他们自筹了20万元,在一个地下车库成立了一家叫“深圳大鹏光启”的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大鹏光启的第一个产品就是“小天线”。刘若鹏团队发现:一直以来,大型场馆和大人流量的公共区域都难以实现高速互联网接入。经过分析,刘若鹏团队认为这是由于传统的WiFi覆盖技术存在着三大问题所致:第一,覆盖天线不是存在覆盖的“死角”, 而是天线与天线之间由于无法精准控制电磁波辐射范围而相互“打架”,天线与天线之间发射的电磁波存在相互干扰现象,从而干扰用户的正常接入;第二,为了满足大型场馆的覆盖范围, 天线的发射功率会增大,造成电磁波的污染,影响用户身体健康;第三,天线与天线之间不能很好的实现无缝切换,才导致用户经常出现WiFi掉线的问题。

基于发现了这个市场痛点,刘若鹏团队认为,此前他们在杜克大学的实验室完成的一项“小天线”的实验,有了用武之地。实际上,这个“小天线”,就是通过超材料技术对电磁波进行精准的控制,从而可以严格把控天线发出的电磁波在空间中的传播,并能很好的控制功率输出。刘若鹏团队将此项技术称之为“凯迪拉克”式的定制化WLAN覆盖解决方案。其每一个超材料天线可以像手电筒射出的光圈一样,准确地覆盖一定范围, 而且每个天线间没有重叠区域,从而将天线间的互扰减小到最小,因此发射功率只有传统天线的六分之一,实现每个天线同时容纳300人的接入能力。

其后,刘若鹏团队的这一发明,不仅搏得了为爱立信[微博]新型移动通信基站共同开发“Meta— RF小型化高功率滤波器”的一项商务合同,也同时将其基于超材料的WiFi解决方案,应用于深圳地铁的站台和车厢的WiFi覆盖,该项技术通过对电磁波的精准控制,严格把控电磁波在地铁车厢内传播,因此在不干扰到地铁轨道控制信号的同时,杜绝了深圳地铁被逼停的事件发生。对此,刘若鹏的夙愿是:“不久的将来,深圳、上海、北京等主要城市的地铁站和列车车厢内,用户可以实现高速无线上网。” 光启在超材料天线上的商业运作,实际比美国提前了3年。曾得到比尔·盖茨的投资而出名的美国凯米塔(Kymeta)公司, 在2013年7月宣布获得了5000万美元的C轮融资,准备用于超材料卫星天线产品的商业化发展,并宣称在2015年才可能开始销售相关卫星天线产品,但其和光启相比,却属于迟到者。

获得商业化成果之后,刘若鹏团队开始思考自己的下一步。为此,公司创立了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该院的功能是,致力于国际新兴尖端交叉科技研发。其提出的宗旨是,融合电子信息、生物光子等多学科的先进技术,并在新型材料、传感与网络等科研领域内取得核心尖端技术,应用服务于工业、医学、生物、环境等领域,占领新兴交叉科技领域的制高点。

资本大佬给光启背书

虽然头顶尖端科技的光环,但光启的创业并不顺利,甚至一度被认为是骗子公司。光启有个“外星人科技”的昵称,倡导黑科技(远超越现今人类科技或知识所能及的范畴,缺乏科学根据并且违反自然原理的科学技术或者产品)、源头创新、颠覆式创新。但要真正做到颠覆式创新,并被公众认可,谈何容易?

从2010年创业以来,光启在产业化方向、商业结构、商业模式以及产品本身的选择都做了许多尝试,但谈到快速发展,要从2013年“光启三周年内部会议”开始。这一年,光启决定以超材料技术为核心,将产学研资源(包括原有产品、风投)聚焦于超材料、临近空间服务、光子支付三大领域,并形成光启的实业平台和与之相应的资本平台。

超材料平台。超材料可以让光线、电磁波、声波、热量、红外等各种各样的能量形式绕过中间的物体,继续往前传播,相当于在空间中挖出一个不可到达的黑洞,颠覆传统的反射定律和许多力学属性。目前,光启的产品有小天线、小型滤波器、超级Wi-Fi、平板卫星天线、隐形产品等。

临近空间平台。临近空间是指距离地面20~100公里的平流层空间。光启第一批新型空间平台包括“云端号”和 “旅行者号”。临近空间飞行气球,其实是一个集材料、结构、航电、通信、载荷等技术于一体的航天航空平台,这一领域又是目前超材料最重要的应用领域。近期,为扩大空间服务领域的优势,光启收购并逐渐控股新西兰马丁喷射包公司和加拿大太阳方舟公司,引进马丁喷射器、太阳方舟等低空飞行产品。

智能光子平台。针对当前传统移动支付技术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光启推出光子支付移动支付解决方案。在2014年12月, 在多种新兴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中,光子支付是唯一通过银行卡检测中心技术安全检测的支付方案,并与平安银行(11.42, 0.09, 0.79%)、农业银行(3.150, 0.03, 0.96%)展开业务合作。光启就该业务已与中洲科技、星河投资、万庭房地产、长荣投资等风投成立深圳光启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未来或将借此实业平台再次借壳上市,形成新的资本平台。

从光启的三大实业平台而言,由于均是开创性产品,市场认知度和接受度低,加上产品主要用于军事、航天航空、公共安全、应急救援、公共事务等领域(这部分领域出于国家安全考虑主要由国资企业负责),市场一时难以打开。此外,光启尽管能够提供良好解决方案,但并非刚需,且在临近空间领域存在谷歌[微博]等强劲对手,三大业务在短期内将难以快速提升。当然,从中长期来看,深圳光启推出的产品,往往是政府部门需要的最前沿解决方案,假以时日必会带来排他性的中长期收益。

的确,对一般人而言,超材料、临近空间服务、光子支付这三个前沿的产业科技,听起来难懂,更何谈理解。不过再如何披着科技神话外衣的公司,市场对其的最后验证还是能否存活和发展!

当今新创企业的发展模式已经进入到了3.0版本。1.0时代是拼搏加上机遇,2.0时代依靠盈利模式再汲取融资,而3.0时代则是资本倒过来推动产业的时代。正如美国凯米塔那样, 拿到融资之后,才宣布自己的战略计划, 刘若鹏团队要想兑现自己的意愿,也必然需要汲取资本的力量。

限于企业性质,光启没有公开透露自己全系公司的业绩状况,但有一个疑问是—刘若鹏团队在2014?2015年的时间内,不仅组成了自己近20家的在股权上具有复杂关系的子公司、孙公司,而且还先后拿出真金白银控制和参股了多家上市公司和海外高科技公司,这些钱从哪里来?

根据公开信息显



关于本院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航天城 网站建设: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
Copyright © 2000-2024 WWW.CAST.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112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