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CAST内部邮箱入口    

光明日报:“东方红一号”传奇在这里延续

时间:2016年04月21日 信息来源:光明日报 点击:2158 字体:

图为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会展中心展厅中展出的“东方红一号”卫星备份星。本报记者 叶乐峰摄


它的诞生让《东方红》不再只是一曲经典旋律,它的存在让中国航天有了一个坚实的起点,四十六载斗转星移,它的名字仍在人们心里久久激荡,它就是“东方红一号”卫星。1970年4月24日,它的发射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从此中国正式加入了“太空俱乐部”。如今,这个传奇仍然在延续。 


在4月24日首个“中国航天日”来临之际,记者走进“东方红一号”卫星诞生地、我国空间事业的主力军——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以下简称五院)来追寻历史的足迹、感触发展的脉搏。 


三大里程碑:极大提高我国国际地位


“作为流淌着‘东一’血液的五院人,我们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将永立世界航天发展潮头,永续中国航天新辉煌作为毕生信念与追求。”五院院长张洪太说。五院对外称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于1968年。五院创造出了多个“第一”: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艘载人飞船、第一个月球探测器、第一颗商业出口卫星。 


在五院的发展历史中,有三大里程碑事件: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开创了中国航天新纪元;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次飞天,实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飞天梦”;2007年,“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迈出了中国深空探测的第一步。 


在“东方红一号”卫星研制之时,面对国外的严密封锁,研制人员连卫星长什么样也不知道,最基本的研制条件都不具备,手摇计算机成了设计人员眼中的宝贝,在纸上画图纸、爬格子成为设计师的必修课。而如今,走进航天城的数字化协同设计中心,泛黄的图纸、笨重的三角尺不见了踪影,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高性能的计算机。 


从笔尺制图、算盘运算到全三维数字化设计、虚拟试验、产品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质保,我国宇航产业的总体能力实现了跃升。现在,五院已经建立起总体部、通信卫星事业部、载人航天总体部、航天东方红卫星公司、深圳东方红海特卫星公司五大总体单位,宇航业务涵盖载人航天、导航定位、深空探测、通信广播、对地观测、空间科学与技术试验六大领域。 


国家重大工程:夯实我国宇航产业基础能力


截至目前,五院已抓总研制192颗空间飞行器,106颗星在轨稳定运行。“我们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一步一个脚印,打造出一批比肩国际先进的‘拳头产品’,可以说历尽艰辛见辉煌。”谈及五院现在取得的成绩,张洪太感慨道。 


据介绍,五院承担了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第二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国家重大工程的航天器研制工作,以及军事航天装备和民用空间基础设施的核心建设工作。 


载人航天工程于1992年经中央正式批复,目前五院已成功研制发射10艘神舟飞船和1个目标飞行器。2016年,五院将完成“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的发射和交会对接任务,预计在2022年前后将建成我国第一个空间站。 


按照“绕、落、回”三部曲实施,目前五院已成功完成3个月球探测器的研制发射,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并计划在2017年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张洪太透露,目前,五院已进入第二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研制工作,计划2020年左右将完成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组网。 


在推进重大工程的过程中,五院锻造和淬炼出了具备国际一流水平的宇航产业基础能力:形成了年出厂30颗,在研80颗空间飞行器的能力;形成平台系列和关键通用单机系列产品,单机年交付能力达8000台套;已具备上百颗空间飞行器并行的在轨监测与预警能力。 


依靠实力,五院走出国门。2016年初,白俄罗斯通信卫星成功发射,五院为中国航天创造了首次向欧洲用户提供卫星在轨交付服务的历史,整星出口也让全世界人民看到了不断增长的中国航天“朋友圈”。 


航天技术转化:让空间技术发展普惠大众


作为我国空间智能机器人研制的领军单位,五院总体部空间机械臂系统研究所研制的外骨骼机器人主要还是应用在太空探索方面。由于空间站机器人关键技术的突破,让高高在上的“太空大侠”下凡到民间,为经济社会和老百姓服务。 


在研究所的一间实验室里,记者看到了一款像口腔医院治疗牙齿专用的椅子,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这是智能外骨骼机器人。主管设计师马如奇介绍,它是一种像衣服一样穿在身体上的智能机器人,它可以帮助穿戴者跑得更快、力气更大、耐力更强。“这种机器人用途可广了,空间、陆地、战场、医疗,几乎是无所不能。比如,士兵穿上它,背上百八十公斤装备也身轻如燕。”这种机器人还可以辅助人类进行上肢康复训练。 


张洪太说,经过近50年的宇航业务发展,五院在热控、自动控制、精密检测等空间技术方面,积累了雄厚的宇航核心技术与专业人才,“下一步要加快产业与资本融合、创新商业模式,从而助推产业更好、更快发展,真正实现空间技术发展惠及民生大众”。 






关于本院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航天城 网站建设: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
Copyright © 2000-2024 WWW.CAST.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112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