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CAST内部邮箱入口    

院士美国人80年代参观西昌卫星厂房 说这是鸡窝

时间:2016年04月22日 信息来源:不详 点击:1660 字体:

光明网北京4月17日电 为纪念中国航天事业成就,大力弘扬航天精神,科学普及航天知识,激发全民族探索创新热情,国务院批复同意自2016年起,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


1970年的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这是中国航天开篇的第一个里程碑和纪念日。


在首个“中国航天日”即将到来之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原副院长、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总设计师兼总指挥龙乐豪在京以《中国的火箭与航天》为题,结合自己主持和参加5项国家重点工程中运载火箭研制的亲身经历,向记者讲述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航天事业的发展。他认为,“速度”是航天飞行的关键,而航天技术则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


  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资料图片)


中国是最早发明火箭的国家


航天技术是一项进入、探索、开发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体的工程技术,它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龙乐豪告诉记者:“火箭的故乡在中国,这一点值得我们欣慰。我们中国是最早发明火箭的国家,三国时代就有了‘火箭’名词。”


中华民族最早诞生飞天梦想,明代官员万户世界“实践火箭飞天的第一人”,他使用了一把椅子、一根绳子、两只风筝和47支火箭。月球上的“万户山”便是为纪念他而命名的。


明朝时期,茅元仪编著《武备志》中对原始火箭原理、组成的描述与现代火箭相似,成为现代火箭的雏形。古老的东方如此,西方的科学家也没有休息。龙乐豪说:“他们在为宇宙航行做了很多理论铺垫,比如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在这个年代就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到公元1687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发现并创建万有引力定律,这些都为今天的宇宙航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距今100余年前,俄罗斯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在1903年发表了题为《用火箭推进器探索宇宙》的论文。论文第一次推导了一个有名的理想速度公式。“在不考虑空气动力和地球引力的理想情况下,计算火箭在发动机工作期间获得速度增量的公式,即V=v0ln(m0/mk),V为速度增量,v0为喷流相对火箭的速度,m0和mk分别为发动机工作开始和结束时的火箭质量。”今天,我们人类的宇宙航行都是遵循这个最基本的共识。


航天技术已成为国家实力的核心标志


1985年10月,我国宣布长征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并牵引CZ-E立项研制,率先发射外星的是长征三号(CZ-3)。今天,长征三号甲、乙、丙火箭是对内对外的主力运载火箭。


作为长征三号甲系列的总负责人,龙乐豪告诉记者,我国在国际商业发射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很不容易。自1990年4月成功发射亚洲1号起到2015年底,我国已经进行42次国际商业发射,将48颗卫星和12个搭载体送入轨道。但在国际发射份额的占比并不大。


究其原因,龙乐豪分析称:“这并不是我们火箭竞争能力不行,而是真正的商业上做不到真正的公平竞争,这里面有政治干扰。美国有点瞧不起我们。80年代中期,我陪着他们到西昌参观,看到我们的卫星厂房,他们说这是我们的鸡窝,我们不置可否,说即使是鸡窝也有一天能从这里飞出凤凰。”


“当年西昌发射场没有围墙,发射塔高大上,离发射台垂直距离大概不到300米外,就是老彝胞赶牛耕地,反差太大。”


“一步步发展到现在,我们的长征火箭成就了神舟飞天、嫦娥奔月、北斗组网等重大航天工程,孕育了航天精神。综合来看,我们国家已经成为世界第三个航天大国。”龙乐豪介绍说,我国目前有12种运载火箭正在服务于航天事业,至今已发射了226次,在轨工作约有145颗卫星,这在世界排第二。


当前,以火箭为基础的航天技术已融入百姓日常生活,成为国家实力的核心标志。现代人从起床到入睡几乎离不开航天技术,看电视、气象预报、GPRS导航等等。同时,民营企业开始涉足国家的航天领域,每个国家都有长远规划。


龙乐豪认为,国际航天事业发展总体趋势一次性使用仍是主体,发展重型火箭成共识;高可靠、系列、低成本是主要追求目标;重复使用是方向,但还处在关键技术的关键结点。


人物对话


光明网记者:近些年,我们国家一直在研究新一代运载火箭,与美国等其他国家相比,它有哪些不同和优势?


龙乐豪:新一代运载火箭最大的优势或特点有两个方面:


一是推进剂是环保型(绿色型),这是符合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方针(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正因为这样做和世界接轨,载人登月我们醒得很早,但是走得比较晚。我们新一代的构思,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提出来,遗憾的是这件事情从酝酿提这个方案最后国家进入实施,经历了将近20年,非常遗憾。要不然,像世界上“阿里安5(Ariane5)”、“阿里安4”等运载火箭,我们是旗鼓相当的,甚至我们还会比他们快,但遗憾的是我们没有动。所以,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这一理念就已经形成。


二是运载火箭构型比较简单。它在世界上蛮有特点,一般低地球轨道,利用常规火箭都是要用二级半才能完成任务,但是以长征5号最典型就可以是一级就可以完成,可以将25吨空间站运入地球低轨道。原来是二级半现在一级半就可以了。还有用两级半就可以送到高轨道(登月轨道或卫星轨道),现在发射嫦娥1号、2号等都是用长三甲火箭。将来用就用两级半火箭,而且运载能力比长三甲系列提高将近3倍,可以达到14吨,这个构形比较合理,也比较优秀。


长征五号新一代运载火箭,预计今年10月底会见分晓。从我个人的角度,希望它一箭成功,这样的话我们运载火箭,又回到世界主流一次性运载的第一梯队,又回到先进行列里面去。


我们中国的火箭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达到了世界的第一梯队位置,而且比较靠前,从运载能力上讲,当时处在世界上第四位。如果今年年底成功(中芯级直径为5米的火箭系列,是我国首型全新研制的新一代运载火箭,也是我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运载火箭),以后可又成功回到这个位次,中间有十多年我们都是往后退的,因为我们没有进步,人家往前走得很快,就是这个道理。新一代运载火箭,特别是其中的长征5号值得期待,预祝它今年平平安安,一箭成功。




关于本院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航天城 网站建设: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
Copyright © 2000-2024 WWW.CAST.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112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