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CAST内部邮箱入口    

私人订制卫星已成现实

时间:2016年08月17日 信息来源:不详 点击:1922 字体:

南方日报讯 卫星也能“私人订制”?随着技术的进步,卫星尺寸和研制成本不断下降,普通企业甚至个人租用或购买一颗微小卫星已成为现实。去年九月,深圳制造的开拓一号卫星伴随长征六号运载火箭轰鸣声开始了太空征程。开拓一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深圳在微小卫星商业化、产业化上的道路上迈出突破性一步。

“深圳在技术、人才、资本等方面都没有问题,发展微小卫星产业总体看好。”在11日举行的第20届中国遥感大会微小卫星分论坛上,泰伯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悦承说。他表示,深圳在微小卫星领域已有先驱者,比如研制开拓一号卫星的深圳航天东方红海特卫星有限公司,而中科遥感(深圳)卫星应用创新研究院的成立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微小卫星产业向前走。


据了解,微小卫星指的是重量在1000千克以下的人造卫星,具有技术含量高、研制周期短、研制经费低的特点。去年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与深圳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助力深圳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前者将利用卫星制造能力与卫星运营优势,结合深圳在信息网络技术领域完善的产业链条与装备制造能力,加快微小卫星研发制造基地建设。


“我们的生活和卫星息息相关,手机通信、地图导航都要用到卫星,微小卫星的应用领域更为细分,比如通过微小卫星形成的‘星座’对城市安全状况实施实时监控,发生安全事故时可第一时间传输图片或视频,这对应急救援的支持力度很大。”王悦承告诉记者,现阶段国内微小卫星数量还不多,尚未形成规模,但其想象空间很大,“一些山区通信信号不好,便可以利用微小卫星对某一个区域发射信号,甚至提供WiFi网络”。


不过,在发展微小卫星产业方面,深圳和其他城市都面临着同样的烦恼。“发射一颗微小卫星并不难,手上有足够的资金便可以,难的是找到客户和市场,准确定位其商业价值。”在王悦承看来,对深圳和国内其他城市而言,发展微小卫星产业已不再仅仅停留于学术研究和技术研究的地步,“现在处于从‘学研’往‘产用’走的路上,微小卫星在交通、消防、农业等领域均可作为,目前亟需一个成熟的商业运营模式”。




关于本院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航天城 网站建设: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
Copyright © 2000-2024 WWW.CAST.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112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