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 南海行”蓝色实践团参观航天科普馆侧记
蓝色实践团在文昌航天科普馆合影留念。中国青年网记者 周学磊 摄
中国青年网文昌8月24日电“与祖国共命运的人生轨迹,光耀祖国的天空。”当文昌航天科普馆里的荧屏上映出资料片《钱学森》的结语时,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8月20日,参加2016“中国梦 南海行”全国大学生爱国主义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来自全国近30所高校的学生代表前往文昌航天科普馆,参观了中国航天六十年科普展、钱学森专题展及六十年航天邮展,并观看钱学森资料片,了解中国航天发展六十年风雨历程,倾听中国航天人奋斗故事并分享观后感,这次活动给他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中国航天课。
实践团成员听取航天馆讲解员介绍中国航天六十年科普展。中国青年网记者 周学磊 摄
实践团首先参观了中国航天六十年科普展,在讲解员的解说中,追随中国航天六十年的发展足迹,领略了中国航天发展的艰辛与成就。
据航天科普馆讲解员介绍,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标志中国航天事业的起步。1970年4月24日,我国用自行研制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送往太空,动听的《东方红》乐曲传遍全球。从此,中国航天事业一次次取得突破。
1975年,我国用“长征2号”运载火箭发射返回式卫星成功;1981年,用一枚运载火箭同时将3颗卫星送入轨道;1984年,新型“长征3号”运载火箭将试验通信卫星“东方红2号”送入赤道上空的静止轨道运行;1992年启动神舟号载人航天工程,并于1999年至2002年发射了神舟号系列飞船……2003年10月15日,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神舟5号飞船胜利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飞天”的千年梦想,中国也因此成为真正的航天大国。
中国航天事业从艰难起步到开出硕果,至今已走过六十个年头。六十年风雨历程的背后,是几代航天人的不懈追求与辛勤探索。展柜中,中国航天飞行器实物模型描绘了这六十年发展轨迹,吸引了实践团成员的目光。东方红一号卫星、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对接、嫦娥三号等,记录着中国航天发展的历史;航天飞机、月球车、月球着落器、宇航员训练服、航天载人工程搭载物,书写了航天技术的革新与进步。
在展厅的一面签名墙上,写满了航天英雄的名字,“杨利伟”、“聂海胜”等赫然在列。他们代表着千千万万个艰苦奋斗的中国航天人。他们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精神品质也将激励当代青年继承前人衣钵,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