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CAST内部邮箱入口    

三代航天人做客人民网 共话中国航天创建60年

时间:2016年10月08日 信息来源:人民网-科技频道 点击:7635 字体:

3561672816122400583.jpg

人民网北京10月8日电 1956年10月8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正式诞生。经过60年发展,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正在向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阔步前行。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之际,人民网邀请到三代航天人做客人民网,以“问鼎苍穹 辉煌历程——纪念我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为主题,回顾航天事业60年历程,展望未来发展。


主持人:


吴婧 人民网主持人


嘉宾:


韩厚健 曾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某型号总设计师、研究员


帅 平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项目总师、研究员


邓新宇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副主任设计师


王鹏飞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特聘研究员,高级工程师


(现场有来自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和五院的观众20人)


以下是访谈全文: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收看人民网2016年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的特别访谈节目。应该说,2016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一个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就从4月24日开始算起,4月24日庆祝了首个中国航天日,6月25日长征七号首飞,9月15日,天宫二号发射,接下来,还有神舟十一号和长征五号的发射。应该说60年来中国的航天事业在科学技术落后和工业基础薄弱的基础上,从白手起家到实现发射人造卫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的跨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跟我们的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这三大精神应该说是密不可分。今天在我们特别节目现场也非常荣幸的为大家邀请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和五院的火箭、飞行器研制方面的专家作客人民网,“问鼎苍穹 辉煌历程——纪念我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特别访谈节目。我们来认识一下四位。坐在我身边的这位是曾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某型号总设计师、研究员韩厚健。


韩厚健:网友朋友你们好。


主持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项目总师、研究员帅平。


帅平:各位观众大家好。


主持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副主任设计师邓新宇。


邓新宇: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特聘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王鹏飞。


王鹏飞: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欢迎四位,今天我们现场还来了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和五院的观众,20位观众,欢迎你们,欢迎大家来参加我们今天的特别节目。


应该说,我们今天非常荣幸的邀请到四位,应该说是三代航天人,韩总,您是1941年出生的,应该是在跟钱学森钱老相差是30岁。帅总是1971年的,跟韩总是相差30岁。两位是80后,非常年轻的新一代的航天人。所以,如果我们用一句话来介绍自己从事这样一份工作,如何去展示自己,如何去分享自己从事的自豪的事业。


韩厚健:我是1962年到当时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工作的,我学的是导弹和运载火箭总体设计,到了五院以后,我就一直在第一总体设计部担任设计员,后来当主任设计师、副总师、总师,我是研究员。


主持人:一辈子和航天事业打交道。


韩厚健:干到2008年退休,46年工作。现在退了没有休,当专家,有时给青少年讲点航天知识。


主持人:谢谢韩总。帅总,您怎么用一句话来形容自己这份事业?


帅平:我在航天领域主要从事导航卫星和脉冲星导航系统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说导航的话,大家可能很清楚了,现在车载导航应用非常广泛,我所做的导航从地面,到近地空间,再到星际飞行器的导航。现在主要是做星际飞行和近地空间飞行器的自主导航研究。从导航的概念来说,是引导运动体及时、安全、高效的到达目的地的过程。运动体是指可移动的物体,包括人类在里面,人也是一个运动体,也要用到导航。这就是我所从事的研究方向。


主持人:新宇,你现在从事的工作给我们介绍一下?


邓新宇:我现在是负责长征七号火箭的总体设计,我本人有幸参与了长征七号和海南发射场的首次发射,我觉得人的一辈子能从事一次这么重要的事业就足够了。


主持人:鹏飞呢?


王鹏飞:我是来自于五院钱学森实验室,2014年从西安交大和哈佛大学联合培养博士毕业,我们现在的团队主要做针对一种智能材料开展一些前沿技术创新工作,这也是我们钱室的定位。

主持人:刚才了解了四位从事的航天事业,都干了一些什么,大家都有一个非常清楚的认识。大家都很想知道,第一次和航天结缘可能会有很深的缘分或者很奇妙的缘分在里面,还记得你们是第一次和航天事业接触的,这份缘分又是如何生根发芽的?


韩厚健:我给你看这个徽章“航空爱好者夏令营”,当时15岁,1956年,我是湖北的,高二的时候15岁,团中央组织了一个全国的航空爱好者夏令营,空军和北航联合举办的,338个来自全国40个城市的七个民族的同学,那次活动,我知道了导弹、火箭。关键是坐了一次飞机,32分钟,绕北京兜了一圈,开始我想搞地质的。“是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我们那个年头向往这个。坐了飞机,讲了空间飞行的重要性,老师讲了,后来我才知道导弹、火箭。讲了中国是火箭的故乡,但是封建社会这么长,中国衰落了。现在世界新的技术出来了。有一句话特别打动我,希望我们航空爱好者是最有力的后备军,这门科学正等着你们把它发展到最高技术水平上去,有力地保卫世界和平,为人类的幸福的未来服务。


主持人:您手里拿的这个我觉得是很有历史年代感了,这是一份什么材料?


韩厚健:1956年我参加夏令营的一份材料。


主持人:60年了,这份材料还保留着,我们来看一下。这是当年您自己手写的吗?


韩厚健:不是,夏令营发的老师的教材。


主持人:火箭与导弹,所以当时就和航天事业开始有了接触,所以这就结缘了。


韩厚健:在夏令营的时候,我们的辅导员龙翔,我不知道龙翔大姐现在在那里,如果你看到了我们希望联系。给我写了一个“厚健同志,今天是航空爱好者,明天是航空事业家”。龙翔,航空爱好者夏令营,1956年8月11号,9点钟,在北京写的,她是比我高一二年级的北航的学生。第二年我考上北航飞机设计系。


主持人:等于是这个大姐也是一种鼓励,在当时。


韩厚健:对,明天航空的事业家。第二年考上北航,第一年学飞机设计,开学还没有十天,苏联第一个人造卫星就上天了,我们好激动。我们都盘算着,我们国家什么时候能打卫星。第二年,正好一年级暑假,1958年的时候,我参加研制“北京一号”飞机,得了一个红星奖章,我们国家第一代飞机。还没有开学,突然通知我,叫我转系,从一系转到六系,就是火箭系,学习战略导弹运载火箭总体设计。


主持人:那个时候就开始接触到。


韩厚健:不是接触,是深入学习。我们学习的教材,后来和从苏联回来的王振华,他是从莫斯科航空学院毕业的,因为那时候中苏关系比较好,我们的教材基本上都是学习苏联的教材。所以,我后来想,我们可能是中国自己科班培养航天专业人才的第一届。学了五年,1962年毕业以后,我就分配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我就不知道,就从海淀这么一拉,就拉到东高地,就这样一干就一直到今天,我一直搞运载火箭总体设计。


主持人:60年,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每一步。


韩厚健:干了,体验了,也参与了。


主持人:帅总,应该说接触这个事业要比韩总可能会,有点基础了,感觉。


帅平:我所学的专业并非是航天专业领域,进入航天有一个历史过程。我是1991年大学毕业,毕业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工程测量专业。毕业后,我到我的家乡贵州六盘水市做水电勘测设计,当时是做野外水电测量工作,做了四年。1993年,我有幸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当时是以一个参观者的身份,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那里也有我测量专业的同行,搞卫星轨道测量的,实际上就是测绘专业的基本能力。我到一个测量站,也是我的校友,当时航天让我很震撼,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后来,我上了研究生,专业是地球动力学与大力构造物理学,这个专业和航天也没有关系;研究范围从地心到地壳,包括地球的运动过程;我的研究方向是地壳形变,包括地震方面的工作。


1998年,研究生毕业后,我就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实际上,我第一次以参与者的身份进入航天,这就是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那时候才知道国家的航天事业,是一个大系统协作工程;也了解航天几个研究院的分布,以及每个研究院所做什么事。事实上,我从大学毕业一直想做的事,就是我们国家的导航卫星,这是我的一个梦想。我从酒泉出来以后,就考取了航天二院的博士研究生,所学是导航制导与控制专业。但是,真正的卫星研制不是在航天二院,而是航天五院。博士研究生毕业后,我就到航天五院。2003年,到航天五院做博士后研究,也就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研究题目是“导航星座优化设计与自主导航技术研究”。这是国内第一个导航星座设计、性能分析和自主导航方面的研究报告。2003年,我终于从事我一直梦想的研究方向。


现在,我所从事的工作也是导航,只不过是关于航天器的自主导航,叫脉冲星导航,这是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是世界航天技术前沿的新方向。如果从真正从事涉足航天的时间算起,我有16年进航天部门学习和工作的经历。


主持人:谢谢帅总给我们介绍您的经历。前面两位是前辈,见证了航天事业的发展,80后,新宇和鹏飞给航天事业带来一股清新的创新力量。我们想听听二位在和航天事业第一次接触,是否我们理解的80后从高中感兴趣考相关专业、考大学,毕业顺利分配到航天的一些相关的部门,是这样的顺利吗吗?


邓新宇:我和航天的结缘有点像剧本里写好里似的,小的时候和小朋友一样,都是长大以后励志当科学家,所以我的父母给我取的名字是新宇,开创新的宇宙。等上中学的时候,我记得很深刻,1999年11月20号,刚好神舟一号发射成功,当时我们的老师就跟我们说,你们一定要立意高远,以后要从事高端技术的研究。从那时候开始,就下定了以后从事高新技术的梦想。等我们上大学的时候,正好也赶上杨利伟上天,2003年第一次神舟五号发射,又给了我一个极大的鼓舞,更加坚定了我从事航天事业的信念,所以后来我就选择了去航天一院做火箭的研制。在火箭研制过程中,我也参与过十多次火箭的发射,尤其是咱们这次长征七号的首次发射,一路过来,从事航天事业给了我很大的成长,也让我收获很多,也更加坚定了我从事航天事业的信念。


主持人:如果你说是一个好的剧本放在那儿,我觉得你也是一个奥斯卡奖最佳男主角了。请鹏飞谈谈你的经历。


王鹏飞:我和航天的直接接触还是相对比较晚的,也是从入职之后第一次零距离接触了航天器,接触之后真的是相见恨晚,因为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对着星空曾经幻想过,星星为什么挂在天空上掉不下来,月球到底有什么,我特别喜欢幻想,以及包括到后来我开始喜欢物理,喜欢力学,后来考到西安交大的航天学院,包括硕博期



关于本院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航天城 网站建设: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
Copyright © 2000-2024 WWW.CAST.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112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