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做型号,严慎细实提能力,这是天基定标与测量领域型号副总师张新伟的工作追求,也是他的行动实践。
“咱们的卫星就是飞在天上的‘游标卡尺’,要提高测绘精度,咱们这把尺子的精度首先要有保障啊!”这是张新伟在资源三号卫星方案设计以及初样、正样的工程实践中常常对研制团队说的一句话。
测绘卫星的研制对总体工作的要求就是“精准、精确、精细”,而资源三号卫星是我国首颗民用高精度立体测绘卫星,其1:5万测图精度的能力更是要求卫星设计研制做到“精益求精”。直面挑战,他提出了“追稳求精”的卫星总体设计方法。作为卫星的总体主任设计师,他组织总体设计人员一同攻关、克服困难、深入细节、吃透技术。针对测绘卫星的高精度指标要求,分析影响图像质量、特别是几何质量的关键因素,合理分配各项指标,并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和验证措施。
通过团队的努力,攻克了遥感卫星精稳设计的技术难题,在国内首次实现了无控制点高程精度和平面位置高精度,相对已有遥感卫星提高了数十倍,卫星在轨性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后续我国遥感卫星的定位精度提升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卫星用户一致好评。
张新伟并不满足于工程型号的研制,他主动承担并积极组织团队开展系统工程技术,提炼成功经验的精华,完成了多份遥感领域总体设计类规范文件的编写工作。为规范航天器总体设计工作、总结研制经验、提升设计水平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
2016年,新的挑战如约而至,张新伟担任型号的副总设计师。此时的他已经具备了航天人特有的严、慎、细、实精神,高超的卫星总体设计能力,烂熟于心的标准规范、设计诀窍,让他成为大家眼中的活字典,大家都开始亲切的称呼他“张老师”。他组织大家制定了“文件校对表”,严格规定了文件校对审核中的必做环节;设计了“岗位职责卡”,不仅明确阐述了岗位的输出输出,而且细致地描述了岗位风险点;建设了研究室门户网站,实时更新质量分析内容和型号研制计划,方便研究室人员进行相关信息交互。严谨务实的作风,也同样延续到他负责的卫星设计工作的每个环节中。
在完成了该卫星方案的设计后,决定数管、测控、推进等部分分系统采用已经成功发射、在轨状态稳定的设计方案。既然是继承状态,又经过了多颗卫星的发射验证,理论上讲可靠性和鲁棒性肯定是相当有保障,大家也都认为这颗卫星的相关设备稍微改改就能轻松搞定。但张总不以为然,组织型号团队全体成员拿着设备的电路图一点一点的排查设计缺陷。团队中有人表示不能理解:“经过这么多型号验证的‘经典’设计,还要这么细致地抠细节吗,是不是有点浪费精力?”张新伟总是耐心地和对方解释:“卫星的经典设计就像经过精心雕琢的玉石,但天下没有完美无瑕的玉石,再小的瑕疵我们也不能忽略!”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严格的审查,果然发现了“玉石”上的一处“瑕疵”——在电路图上存在一处继电器单点设计。如果此继电器出现故障,整星的遥测信号将会丢失,后果不堪设想。
针对这项单点问题,他对相关分系统设计单位提出了修改要求,但得到的回复却是:“该处进行了充分的余量和裕度设计,且经多型号在轨验证,单点故障发生可能性几乎为零,无需进行修改。”张新伟并没有因为分系统的阻力而感到不悦,而是坚定并耐心的和对方进行沟通:“卫星设计要像装修自家房子一样耐心和细致,也许我们的卫星不能做到尽善尽美,但对待‘不完美的设计’我们一定要如履薄冰,坚决改进!”终于,在经过多轮协商后,分系统拿出了该处设计的改进方案,将这一可靠性隐患彻底根除。
寒来暑往,我心如初,张新伟将用平凡而扎实的脚步继续在天基定标与测量领域的道路上开拓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