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CAST内部邮箱入口    

【严慎细实五院人】严谨细致练就“宗匠”——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宗肖颖

时间:2017年07月18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10719 字体:

blob.png

在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有这样一位师傅,她给同事们最深的印象就是严谨细致,哪怕万分辛劳,也要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她就是该所中大口径相机装调技术负责人宗肖颖,人称宗老师。

宗老师所做的工作是什么呢?主要是对遥感器中数百个零部件进行安装、集成、测试,实现将米级口径的光束汇聚在不到1平方微米的区域内,且保持绝对的稳定性。说得再形象一点,镜头装调过程中要求变形量不超过头发丝直径的万分之一,且保持绝对稳定;系统装校时要将各个镜片沿着看不见摸不着的光轴“串”起来,每片镜片的位置精确度为微米量级;地面整机集成时,需要精确模拟遥感器在轨环境测试,确保“太空天眼”在轨状态下如火眼金睛般透亮。宗老师所从事装调工作的精密程度可见一斑。

2016年,宗老师负责8台轻型高分辨率相机光学装调测试工作。为了保证镜头的高传函高像质,装调的每个细节她都努力做到极致。用干涉仪测试相机的反射镜面形时,不能有外界的震动或者气流干扰,大家想了很多办法,依然达不到最理想的测试状态。为了获得准确的面形数据,宗老师一连几天扎在实验室,反复确认现场,每天晚上都到凌晨两点多才回家。在商遥相机镜头研制交付的前几夜,宗老师认真地审查着数据包中的每一个数据。那一瞬间,一个一个数据像是一个个音符,她痴迷于其中,生怕某一个音符的缺陷导致整个乐曲失败。2017年,高景一号首批图像正式发布,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或许,回想起相机数据审查的那些夜晚,宗老师心头的月光格外明亮。

有人说,追求是一种态度,痴迷是一种境界,而固执则是一种勇气。宗老师对于严谨细致,从追求,到痴迷,再到固执。在一次对外协单位研制仪器的验收中,出现了无法复现原测试精度的问题。经过反复验证,大家初步确认是温度变化引起的。得出这个结论后,已经筋疲力尽的大家瞬间觉得轻松了许多,期待着早点结束工作。宗老师却不急不忙,依然反复查看着数据。思索了片刻,她抬头对大家说:“我们还是再辛苦一下,把十个视场的数据都测一遍。”这可不是简单一说就行了,因为每测一次,不但要移动笨重的调整架,还得花费近半个小时去对光点,眼睛会变得又酸又涩。但宗老师的目光却很坚定,她说:“即便是温度变化引起的,我们也得找到问题的根本,一旦外协单位有疑问,我们做全了实验,就能拿出有说服力的数据。”正是因为这种严慎细实的态度,宗老师提供的测试数据,极少能有人提出疑问,而宗老师经手的每一个相机镜头,装调因子都可以达到0.95以上,这在世界的装调工艺中都属于领先水平。

犹记得,在高分二号装调初期,为保证主反射镜在装调过程中变形量最小,宗老师泡在实验室,一泡就是一个月。无数次,凌晨的实验室还闪着点点灯光,宗老师认真地对着光路,反复尝试。眼睛酸了,揉一揉接着来;一个姿势保持时间长了,肌肉的酸痛感早已浑然不觉,最终主镜装调完成。但是,在第一次装调完测试时,镜面变形量达到了4nm,超出了反射镜镜面的精度要求。所有人都认为2nm的偏差都接近原子尺寸量级了,要找到这么小偏差的缘由,比大海捞针还要难上百倍。但宗老师不这样想,她说,国家、所里把任务交给我,我一定要全力以赴,哪怕关山难越,哪怕步履维艰。那段时间,宗老师眉头紧皱,有一次吃饭时,她突然想起了什么,吃了一半就一路奔回实验室。最终,经验丰富的宗老师将问题定位在细小的环境影响上,但极其苛刻的实验环境只有静悄悄的凌晨时段,甚至后半夜才有可能满足,一连几天,宗老师守在实验室捕捉合适的环境。终于,2nm精度满足了,所有人认为不可能完成的难关被宗老师攻克了。

这就是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的宗肖颖,她那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如水滴般浸润在平凡的装调测试工作中,如春雨般浸润在年轻后辈的心里,为太空天眼清晰地观察世界奠定了基石!




关于本院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航天城 网站建设: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
Copyright © 2000-2024 WWW.CAST.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112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