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9日,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研制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运行轨道。天宫一号的顺利升空,为突破交会对接这项关键技术创造了先决条件,为圆满完成交会对接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天宫一号采用的两舱方案构型,由实验舱和资源舱组成,发射质量约8.6吨。实验舱是飞行器的控制舱,也是航天员的工作舱和生活舱,由密封舱和非密封舱两部分组成。
天宫一号顺利发射入轨后,先后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飞船圆满完成6次自动和航天员手控空间交会对接,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同时,完成了航天器组合体控制与管理、航天员在轨驻留保障、航天员在轨维修操作等一系列技术试验验证,开展了对地遥感应用、空间物理与环境探测和空间材料实验,获取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信息和十分丰硕的应用成果,为我国载人空间站研制建设和运营管理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天宫一号还是我国第一个“太空教室”,在神舟十号飞行任务期间,航天员王亚平在聂海胜、张晓光的配合下,为全国6000多万中小学生进行太空授课,引起了强烈反响。
王亚平 太空授课
2016年9月15日,在中秋皎洁的月光之下,研究院研制的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正式“接力”天宫一号,成功踏上了太空旅程!天宫二号的发射是全面完成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的关键之战,对于推进我国载人航天事业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一年多来,天宫二号开展实(试)验、完成任务;“牵手”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接待”天舟一号“快递小哥”,忙得不亦乐乎,在浩瀚的苍穹里,坚定地履行着自己的使命。
天宫二号采用实验舱和资源舱两舱构型,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太阳翼展宽约18.4米,重8.6吨,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备份产品的基础上,为满足推进剂补加验证试验需要,对推进分系统进行了适应性改造;为满足中期驻留需要,对载人宜居环境进行了重大改善。
天宫二号自入驻太空之日起,就开启了忙碌的工作模式,一年来,它不负众望,顺利完成了各项任务: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接受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访问,完成航天员中期驻留,考核面向长期飞行的乘员生活、健康和工作保障等相关技术;接受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访问,验证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解决航天员中期驻留太空以及推进剂的补加,这两项是未来空间站建成并运行的重要基础。因此,天宫二号承载了中国空间站发展的历史使命。
从“天宫一号”到“天宫二号”,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探索宇宙的脚步始终坚定又执着。未来,研究院将继续用笃定而务实的行动,继续书写航天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