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CAST内部邮箱入口    

院庆•专题 砥砺奋进五十载,情系苍穹牧繁星

时间:2018年03月15日 信息来源: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官方微信 点击:2878 字体:

五十年前,研究院白手起家,自力更生,迈出了发展中国空间事业的脚步。

五十年来,研究院砥砺前行,抓总研制并发射226颗航天器,铸就了中国航天发展的三大里程碑。

五十年来,研究院牢记使命,形成两大主业,有力支撑了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

五十年来,研究院创新发展,打造多个产业基地,构建起配套完善的研制生产体系。

五十年来,研究院走向国际,出口商业卫星,开展国际交流,发出了和平利用太空资源的中国强音。

五十年来,研究院以人为本,打造出高层次、专业化的创新发展主力军。

五十年来,研究院传承精神,作为航天三大精神的主要发源地,形成了厚重的企业文化。

这些,是每一代、每一个研究院人创造、经历和见证过的历史。

为纪念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50周年,从本期开始,研究院官微特开设系列专题,重温我们共同的记忆。

五十年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跨过征程中的道道难关,树立起以东方红一号卫星、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嫦娥一号卫星为代表的中国航天事业三大里程碑,形成了载人航天、月球与深空探测、导航定位、对地观测、通信广播、空间科学与技术试验等六大系列航天器,实现了大、中、小、微型航天器的系列化、平台化发展,成长为全球最大单体宇航企业。

回首来时路,几代研究院人励精图治初心不改,风雨兼程破浪前行,谱写了把中国空间技术不断推向新高峰的华章,奏出了中国和平利用太空资源、彰显大国担当的民族强音。

1968年-1977年

起航,在最初的探索中实现零的突破

1968年2月20日,研究院正式成立,形成了“集中全国各部分科研力量开展空间技术研究”的拳头,在一穷二白的国防工业基础上,迈开了中国人向空间技术这一创新之巅进发的脚步。

砥砺奋进五十载,情系苍穹牧繁星1.jpg

东方红一号卫星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遨游太空,之后不到一年,实践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双星连胜为我国取得了大量的空间环境参数和工程遥测参数,充分验证了长寿命应用卫星的关键技术,不仅开启了我国空间科学与技术试验的先河,更拉开了各领域筑基的序幕。

1975年11月,返回式遥感卫星成功发射并回收,开启了返回式卫星的新篇章。

这一时期,在载人飞船领域,院也启动了初步探索,完成了曙光一号载人飞船总体方案论证报告。研究院发展的前十年是创业的十年,从建院到返回式卫星首次返回、回收圆满成功,院初步建成空间飞行器体系并探索推动卫星技术发展,10年间,院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特殊的国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自力更生、攻坚克难,推动空间技术领域稳健起步,成为当时我国高新技术领域中与世界先进水平最接近的一门技术。

1977年-1986年耕耘,实现从试验到实用的转变

文革”结束后,我国空间事业发展步入正轨。院积极响应邓小平同志“要把力量集中到急用、实用的应用卫星上来”的时代号召,掀开了中国空间技术从试验转入实用的历史新篇章。

在研究院人斗志昂扬的工作下,各领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蓬勃态势:1981年9月,追寻着实践二号挑战太空的步伐,实践二号02星、实践二号甲02星发射成功,在空间科学实用领域初试牛刀。1984年1月至1986年2月,承载着国人“千里传音”厚望的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和实用通信广播卫星“接力”攀登,历经三次任务磨砺,成功开辟了我国国内卫星通信的新纪元。

砥砺奋进五十载,情系苍穹牧繁星2.jpg

东方红二号

创新厚积薄发,应用大显身手。这一期间,院研制发射的多颗实用型卫星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内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更通过大量的科学实践和勇敢的太空探索,夯实了中国空间技术腾飞的基础。

1986年-1999年

提速,全面转入工程应用阶段

1986年,国家“863”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的实施吹响了空间技术加速发展的冲锋号。抢抓“国家对空间技术发展加大经费扶持力度”的历史机遇,研究院人大干快上,以第二代卫星研制和载人航天技术论证为突破口,打响了推动中国空间技术全面转入工程应用的攻坚战。

1988年9月和1988年12月,研究院人研制的风云一号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和东方红二号甲实用通信卫星相继取得第一次发射即成功的闪亮战绩,实现了我国卫星应用领域拓展和实用化水平跃升的开门红。

1993年,在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导下,空间技术发展再次提速,研究院人以东方红三号卫星、风云二号卫星、资源一号卫星、中国载人飞船工程为主攻方向,在新一代应用卫星大发展的道路上大步前行。

1993年至1999年,院在加快返回式遥感卫星从第一代向第二代发展的同时,持续加快传输型对地观测卫星领域的发展步伐。1999年10月,资源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开启了传输型遥感卫星的新时代。

砥砺奋进五十载,情系苍穹牧繁星3.jpg

北斗导航系统

1994年1月,“北斗一号”双星定位系统工程正式批准立项,院擎起了我国导航领域开疆拓土的大旗。

1994年2月,成功发射的实践四号卫星正式拉开了院以小卫星平台开展空间科学试验的高潮。

1994年4月、1994年11月、1997年5月,我国第二代通信卫星平台——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首发星历尽波折三次冲击太空终获成功,不仅树立起当时我国卫星上水平的标杆、解决了国民经济发展对卫星通信服务的急迫需求,更带动了天链等多型通信卫星的蓬勃发展,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保证。

1997年6月,研究院人打造的我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二号成功发射。

1999年11月20日,神舟号试验飞船成功发射,21日准确返回内蒙古主着陆场,飞行试验圆满成功,吹响了新时期载人航天领域大发展的集结号……

应用卫星、载人航天等相关领域的快速发展,为研究院人走向更远深空注入了沉甸甸的底气。这一时期,研究院人不仅在科学实验卫星、返回式遥感卫星、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等应用卫星领域实现了从实用向全面应用阶段的大跨越,更在若干重要的卫星技术领域达到较高水平,为中国空间技术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做出重要的贡献。

1999年-2010年跨越,实现重大突破

1999年以来,中央军委发出了进一步加强军事装备建设的强音,《中国的航天》白皮书相继发布,研究院人追星逐梦的目标坚定而清晰,步伐笃定而迅捷。

2000年10月、12月,“北斗一号”双星先后成功发射并正常在轨。2003年,在院有关领导和专家的大力推动下,北斗导航“三步走”的工程建设雏形日益清晰,院组建起了二代导航研制队伍,提速导航定位领域发展。

砥砺奋进五十载,情系苍穹牧繁星4.jpg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1999年以来,神舟一号飞船至神舟四号飞船连续开展飞行试验,在近三年时间里全面验证了飞船系统的设计。2003年10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承载航天英雄杨利伟进入太空并安全返回,树立了中国航天史上新一座里程碑。

2001年10月,我国第三代大型地球静止轨道公用平台——东方红四号平台正式转入工程研制,带来了大容量通信广播卫星、直播卫星、新一代航天装备通信卫星等项目的百花齐放。2007年7月,基于东方红四号平台的尼日利亚通信卫星顺利交付用户,更是实现了中国航天整星出口零的突破。

2003年12月、2004年7月,研究院人与欧洲航天友人携手精心培育的探测双星,实现了我国以独立研制的卫星参与国际空间探测工程的零突破。

初心不忘、砥砺前行,研究院人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了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对地观测、通信广播、导航定位、空间科学与技术试验等卫星系列日臻完善,实现了宇航产业系列化、平台化发展,为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加快国民经济建设、推动社会进步、改善人民生活做出了突出贡献。

十二五”以来飞跃,向着更精彩的未来

从举全院之力研制华夏第一星——东方红一号卫星,到百星耀太空,研究院人用了整整41年,用艰辛的努力和智慧的结晶浇灌群星闪耀的沃土、锤炼耕宇牧星的能力,为“十二五”以来宇航领域的厚积薄发、加速腾飞筑牢了基石。

从2010年到如今的8年多时间里,院宇航型号发射数量突破120颗。更令人惊喜的是,通过坚持“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国际



关于本院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航天城 网站建设: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
Copyright © 2000-2024 WWW.CAST.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112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