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CAST内部邮箱入口    

《空间技术与科学研究丛书》正式发布

时间:2018年05月16日 信息来源: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官方微信 点击:9450 字体:

近日,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空间技术与科学研究丛书》(以下简称《丛书》)正式发布,引发广泛关注。

《空间技术与科学研究丛书》1.jpg

《丛书》结合研究院成立50年来取得的重大成就,客观回顾了空间技术发展的历程,系统梳理凝练了空间技术主要领域、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勾勒出空间技术、空间应用与空间科学未来的发展方向。《丛书》共计231537万字,由叶培建院士担任主编,研究院张洪太院长、余后满副院长担任副主编,孙家栋、闵桂荣、王希季三位院士联袂作序推荐,航天第一线专家领衔编著,荣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入选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这套重量级《丛书》背后,是一个关于初心和匠心、责任和奉献、传承和创新的故事。

缘起

“出一套中国的空间技术领域权威著作” 

《空间技术与科学研究丛书》2.jpg

编辑《丛书》的最初想法来源于叶培建院士的一次“内心激荡”。2016年底,叶培建院士受邀出席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一套引进科技丛书发布会,会议上的热烈气氛深深启发并打动了叶院士的心:“中国空间事业蓬勃发展,已经成为航天大国并正在跻身于航天强国,为什么不能出一套中国人自己的空间技术领域丛书呢?”经过慎重思考,叶院士提出了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与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合力出版一套中国空间技术领域权威著作的建议。在叶院士的大力推动下,《空间技术与科学研究丛书》筹备工作得到了各方的高度认同,“编写中国人自己的空间技术领域丛书”的初衷得以实现。20161212日,《丛书》编写工作项目启动会顺利召开。自此,《丛书》编写工作的大幕拉开。

《空间技术与科学研究丛书》3.jpg

“要为国家、为航天事业、也为参与者留下宝贵的知识财富和经验沉淀”是编写团队的宗旨。作为《丛书》主编,叶培建院士从工作伊始就坚持亲自策划并不遗余力地推动《丛书》编写工作。针对关键节点、风险事件,他协调多方关系,解决了诸多难点和瓶颈问题,甚至在生病手术的恢复期中依然坚持组织落实《丛书》的相关工作,确保工作无遗漏。研究院张洪太院长、余后满副院长不仅担任《丛书》副主编,还亲自负责了《航天器项目管理》、《航天器产品保证》等分册的编写,并将《丛书》列入院专项工作,提供了全方位资源保障。以院领导、型号两总为代表的主创团队,白天忙于型号工作,晚上加班加点编写《丛书》。编写团队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和"功成必定在我"的责任感迎难而上,团结协作,坚持不懈进行着细致严谨的工作。

追求

“写出可传世的精品书”

写出可传世的精品书是编写团队追求的目标,《丛书》编委会从一开始就拟定了基本思路:《丛书》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一定要有新意、有理论价值、有较好的普适性;要“处理好过去和现在的关系”,不光要总结空间技术方面历史成果,也要反映最近十年来的新事物。要反映近年来中国空间事业发展所获成果,以及由这些成果总结出来的理论、方法与技术。

《空间技术与科学研究丛书》4.jpg

《丛书》编写团队按照这个思路努力实践,从“粗加工”到“精雕细琢”,从“编”到“著”。在这个过程中,各分册“纠结”于框架的优中再优,“焦虑”于思想如何凝练,“执拗”于字句表达的角度、深浅程度和内容详略等方面。例如《航天器动力学与控制》为突出“特色”内容从上下两册缩减到一册,在文字大幅缩减的同时保证了分册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卫星遥感技术》一方面需要按照专家意见补充相关内容,另一方面编辑建议缩减篇幅,编写团队在“矛盾”中团结奋战,在确保内容完整的同时缩减了8万字。尽管过程不易,但是《丛书》编写团队始终不忘初心,严格落实了既定的编写思路和要求,最终实现《丛书》8本“著”,15本“编著”,可以说所呈现的作品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货”。

为确保《丛书》质量,《丛书》实行研究院和所、厂科技委分级把关,突出主笔负责制。其中院士、行业专家等共计近百名“大咖”参与审查,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对编写团队进行了专业培训,编写团队组织了经验和心得的交流,为各分册变成“精品”提供了有力支撑。

独创

“以航天系统工程的管理方法精心组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面临编写要求高、工作量大、人员紧张、时间短、界面多、管理难等系列困难的情况下,仅仅花费一年零四个月的时间就将《丛书》顺利出版,堪称出版界的一个“奇迹”。研究院以航天系统工程的管理方法推进编写过程,为《丛书》高效出版提供了坚实基础。

《丛书》编写之初, 就确定了按照项目管理模式加强责任落实、计划管控和质量把关的总体管理思路,成立了项目领导组、编写组、协调组,并建立了日常工作班子,围绕力保进度、严控质量制定了具体措施。

《空间技术与科学研究丛书》5.jpg

在《丛书》编写过程中,共设立了12个里程碑节点,形成320余项各分册编写节点,并通过专题推进会的形式解决关键共性问题、明确阶段工作重点,以保证编写任务按进度正常推进。专题推进会结合各分册编写进入初稿阶段的编写状态,实行了经验分享,针对《丛书》从""""的转变阶段,推进落实了多项针对性要求,如"做减法",从多人编写缩减为核心人员统稿,进一步精炼文字、控制整体篇幅;"转视角",涉及面广的分册充分征求意见和建议等,为后续《丛书》提交专家审查夯实基础。

当《丛书》提交出版社、进入“发射场”,编写团队丝毫没有懈怠,月度简报已经不能满足计划进度的跟踪力度,日报成为工作常态。每天协调组、编写组和出版社的编辑们密切联系,书稿在“你来我往”中不断迭代、优化、完善,日趋接近正式出版的状态,最终得以顺利出版。




关于本院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航天城 网站建设: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
Copyright © 2000-2024 WWW.CAST.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112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