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嫦娥四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及第四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2019年4月18日,月球和深空探测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会议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主办,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和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联合承办。本次研讨会以“深化交流合作,携手促进月球和深空探测发展”为主题,会议将在两天的时间里,探讨交流月球和深空探测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前沿动态,展望领域发展的未来方向。
参加会议的有孙家栋院士、吴伟仁院士、邓宗全院士、戚发轫院士、叶培建院士、杨孟飞院士和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知名企业代表、高校和科研机构代表近400人。
4月18日上午,大会正式开幕,研究院余后满副院长主持会议,他谈到,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在中继星“鹊桥”的支持下,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预选着陆区,首次实现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就位探测和巡视勘察,为人类月球和深空探测贡献了新的中国力量。研究院是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主力军,也是中国月球和深空探测任务的主要研制单位,研究院圆满完成了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嫦娥五号高速再入返回试验、嫦娥四号在内的5次月球探测任务。在研制过程中,研究院与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合作,取得了一系列的科学和技术成就,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未来研究院将一如既往,携手迈向火星、小行星、木星以及更远的深空,为人类月球和深空探测作出新的贡献。
叶培建院士首先对来自不同国家的与会嘉宾表示欢迎,他说过去我们与相关国家进行了很好的合作,未来还将有很多新的合作机会。过去60年,人类在月球与深空探测领域取得了很多成就,在科学与技术方面获取了新的知识,但我们探索宇宙的路还很漫长,也面临很多困难,因此人类必须共同努力,紧密合作。本次会议的目的就是要在月球与深空探测的理论、新技术研发、实际应用和未来探测计划方面,互相交流、碰撞思想、交换经验与知识。
研究院李明副院长指出:研究院经过五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和发展壮大,在载人航天、北斗导航、高分观测、深空探测等重大科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科研创新和产业发展能力大幅提升。由研究院抓总研制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月球背面艾特肯盆地,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同时研究院正在抓紧组织开展嫦娥五号、嫦娥六号和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等重大工程任务的研制,也在大力支撑国家各级主管部门加快推进月球和深空探测后续重大项目的规划及实施。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孙为钢副主任表示:在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探访月球背面之际,国内外月球和深空探测领域众多专家学者欢聚到北京共商人类月球和深空探测未来发展,这是世界月球和深空探测领域和学术界的大事,将为我们共同事业的蓬勃发展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未来,中国还将开展嫦娥五号、火星探测、以及小行星和木星等诸多深空探测任务,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中国航天队伍已经成为了国际月球和深空探测领域重要的组成部分和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集团愿与国内外志同道合的广大同行一道,勠力同心、通力合作,为人类的空间探索事业发展不懈努力。
本次会议上,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嫦娥四号探测器和火星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孙泽洲,著名太空物理科学家、台湾中央大学叶永烜教授,著名天体物理学家、法国巴黎天文台雅典娜·库斯特尼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邓宗全,著名空间科学家、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米歇尔·布兰科等就嫦娥四号探测任务、小行星探测的重要科学目标、欧洲太空计划、宇航空间机构科研成果、探索太阳系的意义和挑战等课题做了精彩的报告。与会人员就月球和深空探测的任务实施、科学和技术发展、应用成果、国际合作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月球和深空探测活动是人类研究地球、太阳系和宇宙,开展空间资源开发与利用、空间科学与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迄今为止,全球共发射了200多个月球和深空探测器,不仅有力地推动了众多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的产生,也有效促进了基础科学和专业学科的发展,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探索浩瀚宇宙是全人类的共同梦想。研究院主办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正是为了搭建一个国际月球和深空探测领域的交流合作平台,同更多国内外的科学机构携手并肩,以科学目标引领工程技术发展,以工程技术发展支撑科学发现,共同推进月球和深空探测取得新的突破和新的跨越,为了和平利用太空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