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CAST内部邮箱入口    

大伞托举航天梦想,三十载护航神舟归家

时间:2022年12月04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1394 字体:

2022年12月4日,搭乘神舟十四号返回舱的三名航天员在红白降落伞护佑下平安返回地球家园。这一幕,已上演多遍,但是每一次都是不同的精彩。

 

归家1.jpg


归家2.png


从神舟一号初试身手到神舟五号载人返回把握十足,从神舟七号开始的技术创新到神舟十一号状态稳固,再到神舟十二号以来的密集发射、多船组批的高效可靠,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8所研制的神舟大伞不断书写着属于中国载人航天的返回传奇。

 

时间是忠实的见证者,亦是伟大的书写者。三十年漫漫,步步艰辛;三十年一瞬,飞天成真。

 

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实施,从此中国航天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几代人的飞天梦想也开始慢慢照进现实。时至今日,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已阔步走过30年,作为护佑航天员平安返回的“生命之伞”,神舟大伞见证了中国载人航天从无到有、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单船飞行到组合体稳定运行、从空间实验室到空间站建造的发展巨变。

 

30年的征程里,用于神舟飞船研制任务和飞行任务的降落伞已达千余顶,总展开面积近30万平米,保障了14艘载人飞船任务圆满成功,护佑了23人次航天员安全返回家园。

 

作为神舟大伞的1200平方米主伞,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相对质量最轻,开伞程序控制和加工包装工艺最复杂,开伞动压包络范围最大的航天器降落伞,为我国载人航天任务作出了突出贡献。

 

归家3.png

▲ 神舟十二号飞船返回舱返回

 

敢为人先 精益求精

初心如磐铸辉煌

 

随着载人航天工程的立项,回收着陆分系统作为神舟飞船系统的关键分系统之一,于1992年开始了正式研制。

 

回收着陆是载人航天活动的最后步骤,直接影响载人航天任务最终成败。为此,五院508所回收着陆分系统研制团队在详尽分析技术指标和使用条件的情况下,确定了使用1200平方米的特大环帆伞作为主伞的减速方案。虽然当时已有无人航天器降落伞的研制经验,但由于载人的特殊性,无论在技术难度,还是在产品制造和质量控制要求上,都存在质的飞跃。从方案制定到产品详细设计,从图纸下厂加工到产品配套交货,均要经过大量、反复地试验验证。

 

经过8年的攻关,研制人员终于攻克了特大型降落伞的设计、制造、试验、总装等多项技术难关。在1999年到2003年的5年间,接续保障了神舟一号至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飞行任务,特别是神舟五号首次载人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不仅是前4次无人飞船飞行试验经验的结晶,也是我国回收技术成熟和发展的里程碑。

 

归家4.png

▲ 神舟五号飞船回收着陆现场

 

为了确保神舟系列飞船回收着陆任务圆满完成,研制队伍始终保持清醒,戒骄戒躁,在充分总结神舟五号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精进降落伞技术,提高降落伞工作可靠性和安全性,确保产品技术状态严格受控,质量万无一失。2005年到2016年的12年间,神舟六号至神舟十一号共6艘飞船飞行任务接续成功,实现了多人多天飞行、太空出舱、空间交会对接、应用性飞行等中国载人航天历史的多个首次。

 

归家5.png

▲ 神舟十号飞船主伞回收现场

 

根据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规划,2022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常年有人照料的空间站,将发射若干艘神舟号载人飞船,验证空间站关键技术及建造阶段的交会对接技术和载人飞船返回技术,回收着陆系统也将长期面临一年两船发射、两船返回、多船组批并行的任务形势。

 

2016年以来,虽然前面已经有过11次飞行成功的研制经历,但因为面临技术持续改进、规范更新等诸多情况,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回收着陆分系统批次产品研制仍涉及5大类共12项技术状态更改,研制团队深入研究产品机理,充分论证与试验验证,加强研制过程质量控制,保证所有关键过程记录完善、万无一失。2021年到2022年,神舟十二号、十三号、十四号载人飞船飞行任务相继圆满成功,圆满完成了既定的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关键技术在轨验证任务。

 

30年的辉煌成就,汇聚在一朵朵红白伞花里,绽放于宇宙天地间。

 

卓越引领 首当标杆

慎始敬终精品质

 

载人航天工程是我国继“两弹一星”之后的又一重大航天高科技工程。从20世纪90年代神舟飞船总体设计方案的提出,到神舟一号至神舟十四号的回收着陆任务圆满成功,研制团队坚持自主创新,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30年来,回收着陆分系统取得了重大技术进步,实现了多个国内首创,覆盖分系统总体技术、降落伞减速与反推制动结合技术、降落伞研制、自动判别状态选择着陆程序、自行检测故障自动切换主备功能、高度控制方法控制开伞、空投试验技术、半实物仿真与可靠性评估等多个方面,创新引领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发展。

 

降落伞产品作为神舟飞船回收着陆分系统关键产品,加工、包装、装配过程均为手工操作,操作过程复杂,关键控制环节多。为了确保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回收着陆分系统研制团队时刻保持从零开始、如履薄冰的心态,始终坚持“要求更严、标准更高、工作更细、作风更硬”的载人航天标准,将工作做到极致。

 

归家6.jpg

▲ 降落伞研制加工

 

1200平方米的神舟飞船主伞是迄今为止国内最大的航天器降落伞,整个伞由1900多片伞衣、90多条径向带、20多条纬向带、96根伞绳构成,制作工序就有30多道,缝线总和长达10公里,需要十几个工人密切配合加工四个月才能完成,一针一线都苛求完美。

 

但这并不意味着降落伞就可以上天,只有通过严格检验,才能拿到“上天”的通行证。降落伞产品并不像其他产品可以用仪器检测,整个检验过程只能完全依靠人来进行。每完成一道工序,都要逐项检查,材料使用、线迹形式、线迹密度、缝纫质量是否满足要求,就连捆扎伞衣、伞绳所用线绳打结的方式和预留的长度这些细得不能再细的问题,也需要一丝不苟全部检查到位。

 

由于降落伞包装装配后不可检不可测,研制团队在人员资质准入、检验、操作实施等方面持续加严控制,操作过程全程录像监控,全工序拍照记录,并制作成包伞、总装图册,进行多船状态实时对比,以确保全过程严格受控,状态可追溯。

 

经过30年多艘船的管理积累与技术沉淀,神舟飞船降落伞研制建立、形成了大量标准规范,并惠及其他型号,积累了宝贵丰富的软性资产。

 

30年的精益求精,结晶成一个个品质标杆,滋养专业一枝独秀。

 

归家7.jpg

▲ 神舟飞船降落伞包伞工作现场

 

笃行不殆 年华闪耀

精神传承造铁军

 

回收着陆分系统研制团队在保障型号任务高质量完成的同时,始终注重人才培养和精神传承,把挖掘和培养青年人才作为永葆型号活力的重要抓手,支持青年人勇挑重任,闪耀绽放青春光芒。

 

归家8.jpg

▲ 神舟飞船降落伞包伞工作现场

 

30年来,508所一代代神舟人开疆扩土、自主创新、攻坚克难,取得了自由往返家园的辉煌成就,也磨砺出了一支困难压不垮、挫折打不倒、已将“四个特别”载人航天精神融入血液的回收着陆分系统研制队伍,丰富着回收着陆专业60多年积淀的精神文化财富,滋养和培育出了“团结协作,执着奉献,攻关担当”的回收铁军精神,历久弥新。

 

为了攻克特大型降落伞、着陆缓冲、静压高度开伞控制等多项技术难关,成功研制更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航天器回收系统,回收着陆分系统研制队伍团结奋战,携手并肩,共同完成了风洞试验、高塔投放试验、地面弹盖试验、空投试验、火箭撬试验、环境试验、半实物仿真试验等大量试验验证和计算,单是空投试验就已进行了一百二十余架次。不管是寒风瑟瑟还是烈日炎炎,不管是高耸云霄的试验高塔,还是人迹罕至的塞外戈壁,他们都能有条不紊、团结一致,克服一切困难,心中只有一个信念:用成功报效祖国,用卓越成就辉煌。

 

归家9.jpg

▲ 试验场风雪收伞

 

30年了,或荣耀或困境,回收着陆团队每个人的身上都透着一股韧劲、一股冲劲、一股拼劲。一张张设计图纸、一页页计算草稿、一次次故障分析、一遍遍隐患排查。问题不解决,他们就随时随地都在想,一点一点反复琢磨,不放过一丝一毫的可疑痕迹,熬过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一步一步走出“迷宫”,再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地面验证,直至远征戈壁。纵使深冬的戈壁,或是酷热的沙漠,也要用空投试验证明改进的措施有效,他们用锲而不舍、不畏艰难的决心和行动,成就伞花一次次的完美绽放,兑现“更自由地往返家园”的庄严承诺,无愧“回收铁军”的响亮称号。

 

30年的精神接力,构筑一支坚强铁军,激荡实干奋斗豪情。

 

归家10.png

▲ 神舟十二号回收着陆分系统批抽检空投试验

 

风正时济,任重道远。载人航天,平安往返,三十年只是一个开端。遥望星河远处,那是方向,也是未来!



关于本院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航天城 网站建设: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
Copyright © 2000-2024 WWW.CAST.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112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