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CAST内部邮箱入口    

澳门科学一号卫星A星研制团队:打造磁测卫星领域标杆

时间:2023年05月22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663 字体:

5月21日,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的澳门科学一号卫星A星成功发射。一片磁针石,两地共指南。一群务实、细致、坚定、拼搏的五院人,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见证着我国磁测卫星的发展,他们就是澳门科学一号卫星A星研制团队。


640.jpg


创新突破 务实高效

澳门科学一号卫星A星充分继承了张衡一号卫星的平台技术。“从张衡一号卫星到澳门科学一号卫星A星,可以说是我们团队十年来在磁测卫星领域心血的凝练。”载荷设计师说,“小到每一个零部组件的筛选,大到卫星整体布局构架,都是经过反复精雕细琢的,这才造就了现在的高水平磁测平台。”面向高精度磁测要求,团队重点在卫星超净磁洁净度控制、高稳定无磁光学平台技术、高准确度矢量测量系统级地面标定技术、峰值功率跟踪(MPPT)供配电体制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开展了专门设计和验证,为后续研制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储备和支撑。


由于卫星搭载了多个国外载荷,受疫情影响,研制团队只能与国外载荷团队进行线上沟通交流。语言不同、理念差异、时差影响等因素并没有阻挡研制团队前进的脚步,一封封电子邮件、一次次视频会议,充分的交流沟通,确保了产品运输、验收、测试、试验验证的顺利完成。


攻坚克难 勇于攀登


受疫情影响,型号外场标定试验只能在国内进行,为此,研制团队迅速反应,在国内寻找适宜试验的场地。“试验场所要适合观星,并且磁场条件要满足我们的需求。之前国内还没进行过高准确度矢量测量系统级地面标定,我们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了。”团队成员笑称,“我们最北到过漠河北极村,最南到过海南儋州,最高到过海拔4800米的稻城。”


型号初样和正样阶段的外场标定试验均定在了12月底到次年1月初期间。在经过了大量的实地考察和深入走访后,考虑到试验时间和当地的天气因素,研制团队最终将试验场所定在了平均海拔3300米的玉龙雪山脚下,建设了国内首个“磁光一体化”标定场。


海拔过高、气候严寒、条件艰苦、夜间试验……这些都没有成为研制团队进行外场标定试验的阻碍。初到高海拔地区,团队中的一些成员很快便出现了发烧、高原反应等不适现象,但他们战胜了生理不适,攻坚克难、顽强拼搏,成功完成了国内首次高准确度矢量测量系统级地面标定试验,为型号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团队协作 精益求精

  

澳门科学一号卫星A星研制团队在原有张衡一号卫星团队的基础上组建而成,拥有很高的默契度。互相补位、团结协作的观念,早就深深烙印在每位成员心中。


两次外场标定试验均在严冬时节的高海拔地区进行,对队员们是极大的挑战。试验场所地处高海拔地区且没有建筑物遮挡,试验时间又在半夜,天气冷、气压低、空气稀薄,试验队员们只能“硬扛”。综合考虑后,研制团队将成员分为4组,每组4人,每组工作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交替轮流进行试验,既确保每位成员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休息,又确保了试验数据的准确性。


“我们每天晚上八点从市区到台站,晚上十点开始试验,到凌晨三四点才结束,一直持续了好几天。”对于那段经历,队员们记忆犹新,“冻骨头的冷,再加上高原空气稀薄,衣服裹了一层又一层。好在最终顺利完成了标定试验,没有耽误型号时间节点。”


试验中,研制团队大力弘扬航天精神,始终践行严慎细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将协作精神发挥到了极致,确保试验数据分毫不差。


“澳科”指南,梦想共圆。澳门科学一号卫星A星研制团队将“严慎细实、精益求精、攻坚克难、勇于攀登”的品格融入骨血、付诸实践,为推进内地与澳门航天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于本院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航天城 网站建设: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
Copyright © 2000-2024 WWW.CAST.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11260号-1